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320章 众矢之的

第320章 众矢之的

    面对李信即将到来的进攻,马士英十分果断地进入了徐州城,召集了原本一团散沙般的众将议事,将自己‘避虏平寇’的方案向众将进行宣扬,并且很快得到了许多明军将领的一致认可。

    从表面来看,这件事给人的感觉十分荒诞,但实际上它的基本思想有其历史渊源,主要有两点,一是自杨嗣昌以来大明朝内部长期存在的“攘外必先安内”思想,认为从对大明朝的危害上,寇大于虏;至于另一点则是因为官兵更害怕建虏,而非流寇。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除此之外,马士英又说了一件历史上的典故,来为他的理论做注脚。

    什么理论呢?那就是唐朝末年平定黄巢起义这一件大事。

    不得不说,黄巢起义作为一场间接摧毁了大唐的庞大农民起义,这件事情常常会引来大明君臣的思考,他们希望从中找到能给对抗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的答案。

    找来找去,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那就是需要借助外虏之力来评定内乱。

    在历史上,大唐之所以能给平定黄巢起义,绝不仅仅只是单纯依靠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还需要借助李克用这种沙陀人、招降朱温这样的义军叛徒,才能实现平定。

    在此之前,大明朝更多是希望多招降一些义军叛将,比如张献忠、罗汝才这样的人,用他们来彻底剿灭义军,只是这一计策很快随着张献忠的复叛而破产,因此联虏平寇的出现也不会让人们感觉到多么惊讶。

    当然,在此之前马士英也给崇祯皇帝写下了一封奏折,陈述了‘避虏平寇’的原因。

    “大明社稷,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然以我之全力用之寇,而从旁有牵我者,则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而从旁有助我者,则寇之势弱。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

    “然以理筹度,此时畿辅之间必为虏有。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平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今北虏南寇俱至,威胁两淮,断绝漕运交通,而寇已据南直隶,实为天下之耻,未见庙堂之下,议定遣何官,用何敕,办何银币,派何从人?万一虏至河上,然后遣行,是虏有助我之心,而我反拒之;虏有图我之志,而我反迎之。”

    最后,马士英认为,想要把这件事办妥,最好让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定下一个议和之人,要么直接前往盛京联络虏酋皇太极,要么就直接联络阿巴泰,从而借助虏兵,来实现灭寇之举。特别是眼下这个时候,既然建虏已经杀到了山东,何不出钱让他们继续去杀流寇呢?

    不得不说,马士英的这一策略极为胆大,近乎于引狼入室,但是在面前这番危急的态势下,他又不得不如此,甚至打算直接派人去联络虏军副将图尔格,以期共击李晟。

    一旁的山东总兵刘泽清见状,连忙站出来道:“督师,末将愿意派人前去联络图尔格。”

    马士英听到这里,顿时大喜,道:“那就有劳刘将军了。”

    刘泽清哈哈一笑,连声逊谢,使得马士英对他的好感凭白又多了几分。

    实际上,刘泽清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原本是总兵杨肇基的部下,后来在崇祯三年的铁厂一役中,刘泽清曾经与后金军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从清早打到中午,始终不分胜负,最终拖到了援军抵达,接连转战遵化,因此被连升两级当了副总兵。

    要知道,当时能够跟后金军搏杀相持而不落下风的明军将领可没几个,因此刘泽清很快就进入了朝廷的沿线,很快被升为了总兵,且到了崇祯十三年山东大乱的时候,崇祯还专门任命刘泽清、杨御藩二总兵率军围剿山东的义军。

    崇祯的想法是好的,刘泽清的确能打仗,但问题是这个人本身品行极为恶劣,刘泽清率军进入山东后,堪称肆无忌惮,屡屡纵兵抢劫,滋扰地方,他的部下在临清更是犯下了种种恶行,致使当地百姓无不心向义军。

    后来兵科给事中韩如愈在听闻刘泽清的暴行后,便上疏弹劾刘泽清,而刘泽清则是伺机报复,在后来韩如愈奉旨前往江浙督饷,途径山东东昌时,被刘泽清派人刺杀。

    可以说,整个山东都极为不待见这个刘泽清,畏他更甚于畏匪。

    马士英虽然知道一点情况,但是他却并不以为意,毕竟只要刘泽清能打,那就是一柄好刀,至于用了这把刀,对百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基本上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很快,刘泽清便派人找到了在建虏大军中的图尔格,将自身的来意简单陈述了一番,也就是‘避虏平寇’,约定双方在消灭李晟之前,不再互相攻击。

    图尔格虽然不将这些明军放在眼里,但是这件事也的确符合他的想法,于是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双方为了表示诚意,还各自撤离了一部分兵力,将主要的矛头则对准了徐州方向的李信所部。

    一时间,李信大军已成众矢之的,处于漩涡中心。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