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耽美小说 - 村里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大旱

第十一章 大旱

    春去春又回,转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家里变化也很大,褚义去林州跑商也是赚了一笔钱的,再加上这两年庄家收成不错,所以家里有些余钱。

    因为离村子中心太远,褚家一直是独门独院的,最近的邻居都离了一里地,为了安全起见,褚义加固了外墙,把原先的木栅栏换成了石头垒的墙,还在墙头加了碎瓦片。

    又在后院挖了一个地窖,存放一些粮食,腊肉,菜干,盐等日常用品还有些衣物。还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装了轱辘,这样用水就方便了许多。除了灰灰,又多养了几条狗。

    五月应该是春光灿烂的时节,可惜家里除了满满和安安,谁也没有心情享受这美好时光。自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藏云山附近一滴雨都没下过,虽然地里种了庄稼,但多是红薯,土豆这种耐旱还能充饥的作物,老农们都知道,一场大旱正在发酵,躲不过了。现在城里粮店的粮价已经涨了好几倍,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存粮。

    转眼到了六月,骄阳似火,没有一滴雨落下,地里所有庄稼都枯黄了,连藏云山上留下来的藏云河都快干涸了,只剩下一条浅浅的细小河道,还能供人们做饭,村子里的井,深井还出水,浅井已经打不出水来了。

    村里里正也是褚氏的族长,今天晌午把村民都叫到祠堂,在祠堂大家好看到了两个皂衣捕快,他们告诉大家县太爷已经动员富户捐了一些粮食,他们就是负责送到各村子的,让大家把这些粮食分一分,按人头领,大人一人一斤,小儿一人半斤,虽然不是长远之计,但也能解燃眉之急。村民们都对县令称赞不已,叫他“青天大老爷”!

    褚义也分到了粮食拿回家里,其实现在褚家并不缺粮,地窖里藏着不少,这几年家里交赋都是以银代粮,攒下不少,可眼下的情况是他们根本不敢拿出来,一是怕别人眼红,二也是这大旱不知什么时候过去,怕坐吃山空。

    大徽朝发生了自立朝以来最大规模的灾祸,外面已经赤地千里,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乱,更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在暗中计划着什么,当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些。

    让我们把视线放回到褚家庄,这半个月村民们捡着能收的庄稼都收了,毕竟再种在地里,也没什么用。

    半月之后有消息陆续传来,很多地方今年都发生了旱灾,一些地方发生动乱,县里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流民。

    现在也不用种地,为着大家的安全,里正开始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力每天上下午巡逻,褚义作为褚家唯一的青壮,每隔一天都要去一次。几天之后就碰到一拨儿流民,这时候褚家庄的地形就显露出好处来了。

    褚家庄背靠藏云山,大山连绵几乎没人能翻山越岭来这儿,只有村口一条路,只要守住这条路,村子里就安全许多。而田家村与褚家庄相对而建,情形也还好。

    可其他村子未见得有褚家庄和田家村这么幸运了,好在现任县令也算勤勉,县城已经半封闭了,每日进城都会让人盘查,怕流民伤人,也会让衙役去各个村子转一圈。

    日子就这样往前走着,可形势却越来越糟糕,不仅流民越来越多,村子里也不安生起来。

    褚家庄有个褚员外,爷爷考上过举人做过县丞,发了家,他读书不上进,家里花了钱给他捐了个员外,虽如今有些落败,但终究是褚家庄的第一有钱人。

    可就是这样的人家,夜里被人溜进院子,偷了不少粮食去,褚员外去族老那里大闹了一场,可也无济于事,粮食丢了也找不回来,他平日里为富不仁惯了的,不仅不帮衬族里乡亲,还盘剥族里穷苦人家,族老们对他也是积怨颇深,也懒得管。

    或许这样的态度让那些懒汉、混混胆子更大,过了几天,一个晚上有人竟登堂入室想抢夺褚员外财物,被褚员外发现,扭打过程中褚员外被推倒撞到桌角,当场就死了。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里正和族老们商量了一下,将行凶的人送交官府,家人除族,赶出村子。

    不管那几家人怎么撒泼不想离村,族老们都没容情,捕快来的时候,将这几家人送出了村。并且召集全村男丁,警告说再发生这种偷鸡摸狗甚至伤人性命的事,犯事的送交官府,家里人全家除族,赶出村子。

    可随着家里存粮越来越少,饿死了的人越来越多,再严厉的惩罚也比不上被饿死的恐惧,这样的事儿屡禁不止,褚家也遇到了一回。

    那天晚上刚睡下,就听见院子里几条狗狂吠起来,听着声音不太对,褚义和安杨赶紧出去看,就发现灰灰它们咬着一个人的小腿,看他们出来就松开只是围着那人。

    褚义一看是村子里有名的懒汉,褚四,将人绑了,褚义就带人去了里正家,留安杨在家看家,安慰家中老人。

    里正处理了那人,褚义想着家里是不是有点招眼,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之后就决定除了两个小的,大人都少吃一点,不然别人出去面黄肌瘦,他们家人却红光满面,不合适。

    听着外头传来的消息,不止胡人南下,还有藩王谋反。朝廷内忧外患,竟是打起仗来。纷纷乱乱半年多,事态终于平静下来。九月里下了第一场雨,虽说今年赶不上种地但最起码来年不至于继续干旱。

    各地战火也已平息,毕竟藩王手里没有实权,看着声势浩大,不过是纸老虎,不好打的是北胡,北胡亡我大徽之心一直不死,可惜,连老天都不帮他,十月份就下起了暴雪,连下了七天,好多牛羊都冻死了,北胡没办法,只好退走。

    朝廷觉得北胡贼心不死,等他缓过气来必定卷土重来,而北方经过连年征战土地荒芜,人口稀少,为了抵抗北胡,恢复生产,决定迁都阳州,同时将部分南方人口北迁至阳州附近。

    这消息一出,整个南方都炸了锅了,毕竟大多数人世世代代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根在这里谁都不愿意离开。最后朝廷决定由各州分派各县,他们县里决定让藏云山脚下的褚家庄和田家村合村,称褚田庄,并迁出一半人口去京都附近。一是因为此处大旱刚过,留下的都是青壮年和身体好的老年人,能够适应长途跋涉;二是因为这两村是邻村,亲戚居多,靠近藏云山,村子不大,这样也是为了照顾百姓的情绪。

    朝廷让迁移肯定是要迁,可要想迁的平稳就得看族老们了。田、褚两族族老商议了一番,将两村村民聚在一起。

    “既然朝廷决定了,那就是势在必行,非迁不可。既然如此,咱们就平心静气的接受,我们商量了一下,想走的来我们这儿报个名,县令大人说了,朝廷会负责路上安全,明天就去县衙领取凭照川资,然后打点行囊,准备出发,按官府指派北迁。等到了地方,朝廷会给咱们需要的银子,帮着置办农具、种子,五年内免征税,土地按丁分配,不用怕没地种。”

    又有村民问:“族老,那咱们这里的地咋办?”

    “这些地就不用咱们管了,家里的房子还有带不走的家什,县里会折价给咱们现银。这是你主动迁走,可如果一直没人报名,那咱们就只能跟官府说没人愿意去,到时候就不是这样说了。”族老回答。

    散了以后,各人都心事重重的回了家,准备跟家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