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文魁在线阅读 - 第57章 活字印刷的雏形

第57章 活字印刷的雏形

    张唐卿上前,敲响了门环。

    “谁啊”

    “在下张唐卿,和家父过来拜访赵师伯。”

    只听到门后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父子俩等了一盏茶时间,赵府的门大开,赵谦边系扣子边哈哈笑着。

    “哈哈,我说今日为何喜鹊叫的欢,敢情是文思来了。”

    张桂山郑重的行了个礼:“桂山拜见师兄,恭贺新春。”

    “哈哈,咱们师兄弟之间,哪来的这么多规矩?文思,快快请进,唐卿是第一次到家我来吧?”

    “是唐卿的不是,早该到府上来拜访。”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哈哈,你来了,家里也没人。”

    赵贤迎很受伤,我不是人?

    三人来到中堂,下人端上了茶叶沫子。

    赵谦目光恳切的看着张桂山:“桂山,唐卿跟你说了吗?”

    张桂山点了点头说道:“说过了,恩师希望我们爷俩去开封读书。”

    “你是怎么打算的?”

    张桂山喝了口茶沫子,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本来恩师相招,做弟子的不该有商量,但在下家里确实有难处,一是故土难离,二是唐卿刚有了点名声,如果贸然去了开封,可能对唐卿无益。”

    “无益?”,赵谦脸色不好看了,我爹亲自教导学问,竟然是无益?

    “师兄误会了,有恩师亲自教导唐卿,桂山正求之不得呢,我的意思是说,东京繁华,唐卿可能会迷失自己。”

    赵谦这才好受了点。

    东京的繁华,赵谦最有发言权,他也能理解张桂山的心情,很多小地方的孩子去东京后,被繁华迷了眼,渐渐的,路子就走歪了。

    就像是赵贤迎,跟着赵师民进京求学,但赵贤迎好的不学,反倒是跟着一群二代们学了个寂寞,慢慢的开始喝花酒、听小曲,反倒是把学业放下了。

    赵师民无奈,只能把赵贤迎送回老家,让老友王子容亲自教导。

    从赵师民的角度考虑,他想亲自教一教张唐卿,将来张唐卿功成名就后,赵师民也有面子。

    所以,赵谦站在他父亲的角度上考虑,还是希望张唐卿去东京读书。

    张唐卿说道:“师伯,我自觉现在水平还不到家,所以,我想入松林书院读书,等我觉得文章水平能达到一定高度,再请师公亲自教导,到时候,我必将亲自前往开封。”

    张唐卿的话有理有据,一是水平不高,还不用师公亲自出手,二是等我觉得水平够高了,一定去找师公拔高一下水平。

    赵谦思索了会,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回东京后禀明父亲后,由他老人家做主吧。”

    “如此也好。”

    张桂山父子并没有在赵家多待,因为赵家门口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是来拜年的。

    回家路上,看到王曾府门口站了上百人,张桂山问道:“唐卿,我们要不要去拜访一下王益王大人?”

    “拜访他干什么?”

    “毕竟是王益帮你打出了大宋文豪的美名,总归是要感谢一下人家。”

    张唐卿脑海中想的不是王益,而是王柔,王小娘子在家吗?

    “因为这件事特意感谢人家,显得咱矫情了,有情后补吧。”

    张桂山非常羡慕王家,王相公当年也是寒门士人一枚,如今,已经成为青州府顶级家族之一。

    “由寒门一跃而成天下宰辅,王相公好气运啊。”

    “爹爹,王家以前是寒门吗?”

    张桂山老脸一红,争辩道:“我所说的寒门,是指贫寒家门,不是那个寒门。”

    “哦,那是我理解错了。”

    什么叫寒门?

    寒门是指势力非常小的世族之家,并非指贫民百姓,贫民百姓叫“庶族”。

    王相公家以前可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能叫庶族。

    正月初一,就在拜年与互相拜年中过去了。

    晚上,张桂山把张唐卿拉到了书房。

    “爹爹,我有事呢。”

    “啥事还有比温书更重要?”

    “您知道咱家的荣宝斋要开业了吧?”

    “知道啊,老王夜以继日的干活,不就是为了正月初八开业吗?你去干什么?”

    “爹哎,亲爹哎,你不知道红莲和红梅砚是我雕的?”

    “知道啊,但老王说他已经可以独自完成了。”

    张唐卿崩溃了,虽然老王可以独自完成青松砚,但总归是差了三分精气神,必须经过我的指导或者说修正才行。

    此刻,张唐卿终于理解了周礼,周礼从来不希望他爹在家,自由的气息比什么都重要。

    “爹,白天我跟你一起温书,晚上我要去帮帮老王,否则正月初八开不了业。”

    “不行,正月初八开不了,那就正月初十。”

    “可正月初十我要和陈老二交接阳水书局。”

    一说到阳水书局的事情,张桂山脸拉的老长。

    “你不说我都忘了,我听白押司说,你把阳水书局的雕版全卖了?”

    张唐卿犹豫着,点了点头,因为他发现张桂山已经处于爆发的边缘了,赶紧用手捋着张桂山的的胸脯说道:“爹爹,别生气,别生气,你儿子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生意?”

    “隔行如隔山,你会作诗,会雕刻,但不一定知道书局里的道道。”

    张唐卿在张桂山身上摸了会,把张桂山的印章拿了出来。

    “爹爹,你过来。”,张唐卿拉着张桂山到书桌旁边,拿起张桂山的印章盖了下去。

    纸上出现了张氏桂山四个篆字。

    张桂山又掏出亲自雕刻的荣宝斋的印章,和张桂山的印章并排着盖下去,纸上出现了“荣宝斋张氏桂山”五个字。

    “爹爹,如何?”

    张桂山茫然的摇了摇头。

    张桂山又拿出自己的印章,三个印章并排着盖了下去。

    “荣宝斋张氏桂山唐卿”

    换一个顺序,变成了“唐卿荣宝斋张氏桂山。”

    忽然,张桂山忽然像抓住了什么一样,盯着几枚印章,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炷香时间,张桂山才不确定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刻很多类似这样的印章,到时候想印刷什么书,把这些印章排列一下,就能直接印?”

    张唐卿竖了个大拇指。

    “爹爹,咱们的印章都是红丝石或者田黄石印章,造价太高,咱们用不起,不过,咱们可以用木头,或者用泥巴啊。”

    “木头倒是好理解,泥巴?在泥巴上刻字?”骑驴的大宋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