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秃笔三国在线阅读 - 第349章 徐盛斩孙韶

第349章 徐盛斩孙韶

    秦宓语声清朗,在张温的质问下对答如流,一时间满座皆惊。

    张温见自己没能难住对方,一时间也没了声音。

    秦宓却反客为主,倒过来问张温道:“先生乃是东吴名士,既然以天之事问我,必然是深明天之理的大才。当初混沌初分,阴阳分离,其中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直至共工氏战败,以头触不周山,天柱因此而折,地维因此而缺,使得天倾西北,而地陷东南。请问天既然清而上浮,又为何会倾向西北?而轻清之外,还有何物?有请先生教我。”

    这个问题问得可谓刁钻,就算是老子重生,孔子复活,只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张温被问得无言以对,发愣半晌后终于离席起身,对着秦宓重重一揖:“想不到蜀中多出俊杰,方才一番高论,使吾茅塞顿开也。”

    诸葛亮生怕张温羞愧过度,于是在一边开口打起了圆场:“酒席上的问答,不过都是戏言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必在意此唇齿之间的胜负?”

    张温转身又向诸葛亮拜谢,随后带着邓芝匆匆上路,再度往东吴而去。

    一路无话,很快两人又回到了江东,拜见孙权之后,张温将刘禅和诸葛亮答应永结盟好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说西蜀特意派遣户部尚书邓芝再来东吴,以示答礼。

    孙权大喜之下,设下酒宴款待邓芝,席间问道:“若东吴与蜀国同心灭魏,使得世间太平,吴、蜀分治天下,岂不乐乎?”

    邓芝回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旦魏国被灭,天命究竟会归于何人,暂时未知。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能止息。”

    这句话回答得模棱两可,孙权听完后大笑几声:“邓尚书也算实话实说,真是实诚之人。”

    随后下旨重赏邓芝,从此两国正式结盟,共抗魏国。

    事情很快就被细作探知,并火速奏报回了许昌,曹丕得知后不由大怒:“吴蜀连和,必有图中原之意也,不如朕先派兵伐之。”

    此时魏国的大司马曹仁和太尉贾诩都已身亡,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阔而民稀,陛下想要用兵,短时间并无优势。为今之计,不如先屯田十年,使得粮食充足,然后出兵,则吴、蜀方可破也。”

    曹丕却根本听不进去,叱道:“此乃迂儒之论!如今吴、蜀连和,早晚必来侵犯我境,哪里还等得起十年之久?”

    随即下旨起兵先攻打东吴,司马懿奏道:“吴有长江之险,必须靠战船渡江。陛下想要御驾亲征,可挑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而入淮,取寿春,至广陵,渡过江口,直取南徐,此为上策。”

    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命工匠日夜赶工,造了龙船十艘,长二十多丈,可容纳甲士两千人,还有三千余艘各型战舰。

    魏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召集战将,命曹真为前军统领,带着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领军出征,再命许诸、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后军统领,刘晔、蒋济等为参谋官,整支大军前后共计水陆兵马三十余万。

    曹丕又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坐镇后方,凡是国政大事,都由其决断。

    东吴方面派在许昌的细作探听到消息后,火速将情报送了回去:“魏皇帝曹丕,亲自驾乘龙舟,提水陆大军三十余万,从蔡、颖出淮,自广陵渡江,往江南而来。”

    孙权得知后自然大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大臣顾雍上言道:“主上如今已然与西蜀联盟,何不修书给诸葛亮,让他起兵出汉中,以分担敌军攻势。另外再派遣一员大将,屯兵于南徐以防备魏军。”wap.

    孙权对此表示赞同,并说道:“非陆伯言不可担当此大任。”

    顾雍说道:“陆伯言镇守荆州,不可轻动。”

    孙权道:“孤并非不知此理,奈何眼前无人可用。”

    话音落下,一人从武将群中站了出来,朗声道:“臣虽不才,愿统领一军阻挡魏兵。若曹丕亲自渡江而来,臣必生擒此人,以献陛下。若他不来,臣也必能大败魏军,使其不敢正视东吴也!”

    孙权转头看去,见自告奋勇之人是宿将徐盛,不由得大喜道:“如得卿镇守江南一带,孤无忧矣!”

    于是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领建业与南徐兵马。

    徐盛谢恩之后,领命而退,随即便下令军队整顿器械、编造旌旗,做足了守护长江沿岸的准备。

    此时有人对他说道:“今日大王以重任委托将军,欲破魏军生擒曹丕,将军何不尽早派兵马渡江,在淮南之地迎敌?若是等到曹丕大军来到,恐怕为时太晚。”

    说话之人是孙权的侄子孙韶,表字公礼,官授扬威将军,曾在广陵任守城大将。

    此人向来年轻气盛,极有胆略勇气。

    徐盛回道:“曹丕军力强大,更有名将作为先锋,不可渡江迎敌。等敌军战船都集结于北岸之后,吾自有计策破之。”

    孙韶却听不进这些话,坚持道:“吾手下自有三千兵马,更熟悉广陵地势,自愿前去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若是不能取胜,甘当军令。”

    徐盛见他如此不把魏军放在心上,自然不肯同意他的计划,而孙韶却再三坚持要渡江迎敌。

    最后徐盛发怒道:“汝如此不听吾之号令,吾今后安能制约其他将领?”

    说完便命帐前武士将其推出辕门斩首,刀斧手遵令,便将孙韶押到辕门之外,竖立起了表示斩首的黑色旗帜。

    有将领见徐盛竟然要斩主公的侄子,急忙飞马去报告了孙权,后者闻言之下大惊,亲自上马一路往军营狂奔。

    好在他来得及时,到达军营时,刽子手还没来得及行刑。

    随后孙权出面将刀斧手喝退,并命人解开了孙韶身上的绳索。

    孙韶看见叔父来到,哭诉道:“臣往年在广陵,深知地形,不在那里与曹丕对阵,等到他渡过长江,只怕东吴休矣。”

    于是孙权带着他来到中军大帐,徐盛急忙出来将主公接入账内,看了一眼站在孙权身边的孙韶,露出一丝苦笑:“大王命臣为都督,提领大兵拒魏,扬威将军孙韶却不遵军法,违令当斩,大王何故赦之?”

    孙权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回道:“孙韶逞血气之勇,误犯军法,还请汝宽恕一二。”

    徐盛正色道:“军法非臣所立,也不是大王所立,而是国家之典刑。若是因为大王血亲就能免于处罚,今后何以号令他人?”

    孙权干笑道:“孙韶犯法,本应任由将军处置,只是此子本姓俞,然孤之兄长甚为喜爱,所以特赐姓孙。今日若是杀之,孤有负兄长恩义也。”

    徐盛这才松口道:“看在大王之面,便权且记下这次死罪。”

    孙权大喜,急忙命孙韶向徐盛拜谢,谁知这家伙也是被宠得没边了,非但不肯道谢,反而厉声抗辩道:“以吾之见,还是应该引兵渡江去与曹丕决战,吾便是死也不服你的见识!”策冠才的秃笔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