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六一〇章 皇宫考核(上)

第六一〇章 皇宫考核(上)

    午朝结束,弘治皇帝朱佑樘直接到坤宁宫与张皇后共进午餐,下午申时刚过,两口子便起驾前往文华殿。●⌒,

    这次考核非常隆重,出席人等除了朱祐樘和张皇后夫妻外,所有八名东宫讲官齐聚,又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刘健为主考官,李东阳和谢迁为同考官,另外四位监考官和阅卷官分别是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鏊、詹事府詹事兼翰林学士吴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焦芳、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监祭酒谢铎。

    除此之外,尚有英国公张懋、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和通政司通政使作为旁听。

    这个阵容拿出来考殿试都绰绰有余了,却用来考核时年不过九岁的熊孩子朱厚照,等朱厚照耷拉着脑袋到了大殿,稍稍抬头便见到一群神情肃穆跟“至圣先师像”一般的考官,顿时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朱厚照赶紧从人堆里找寻熟悉的身影。

    王鏊和吴宽属于较为熟悉的那种,都曾做过他的东宫讲官,但要说最熟悉和感到亲切的还要数站在东宫讲官队伍末位的沈溪,可惜此时沈溪在这些大臣面前没有一点儿气势,除了向他微微点头以示鼓励外,再没有办法帮到他。

    主考官刘健作为两代太子讲官,以天子之师的身份入内阁担任首辅,朝廷上下人人敬重,如今由他来主持考核朱厚照,再合适不过。

    等刘健走出来到讲案之前时,朱厚照硬着头皮上去见礼。

    朱厚照嘴里嘟囔了一句,沈溪虽然没听清楚,但从其嘴型看,大概意思是……这老家伙怎么还不死?

    考核分为笔答题和口答题,先笔试,再策问对答,笔试由主考官、同考官出题,监考和阅卷官负责批卷,先考后批。

    至于策问则是由弘治皇帝朱佑樘亲自出题。

    沈溪心想:“连正式程度也直追殿试,这是准备让熊孩子感受一下科举考试的氛围?”

    “陛下,可以开始了。”

    刘健先诵读一段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之词,这是作为经筵的惯用开场,之后才向朱祐樘作出请示。

    朱祐樘对刘健很尊敬,点头道:“劳烦先生。”

    刘健严肃地将他准备好的卷宗打开,里面记录着他所准备的考题,在场之人也想看看,到底太子太傅能准备出如何精妙的考题,可等刘健将题目宣读出来,不由令人大跌眼镜……默写部分四书经卷!

    这就好像摆出一场无比浩大的阵势,说是要进行真枪实弹的军事演习,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要用大炮来轰蚊子,大明朝阵容最为庞大,汇聚了举国精粹的儒学方家、朝廷重臣,就是过来陪小太子默书,想想便觉得有些荒诞不经。

    但谁叫这是皇家事?

    皇家无小事,太子的学业关乎到大明朝未来的荣辱兴衰,就算是站在旁边监督太子默书,也要站得挺直如青松,要让皇帝知道,我们是对太子满怀关切、对大明朝负责任的忠臣义士,我们不但会教八股文章治国伟略,同时会以实际行动教导太子,让他明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方为读书之真理。

    要说朱厚照跟普通人家的孩子到底不同,若平常稚童见到这么多官员,因为怯场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作答,但他是谁?皇帝是他老子,没有兄弟姐妹,整个大明朝的名士都围绕他这个太子转,就算最初觉得适应不了,等把笔拿起来以后,他已经到了浑然忘我的境地……

    不过奇怪的是,更多的时候朱厚照却拿着笔在那儿发呆。

    在许多大臣眼里,若是让朱厚照背四书中那一段哪一篇,凑合着应该能背上来,至于默写,多少有些困难,再加上是临时出题,节选章节来默,太子似乎就下笔无力了!

    朱厚照写写停停,不时看看周围的人,然后继续下笔……一看就是没多少自信,连他老爹弘治皇帝看了也不由直皱眉头。

    学了这么多年,背默个四书还这么费力?

    不想想你的讲官沈溪,人家在比你大一岁时就已能做八股文章过县试,难道我皇儿连个臣子都不如吗?

    以前朱祐樘觉得儿子学什么东西都很快,聪慧无比,就算有点儿小淘气,可谁家孩子能一点坏毛病都没有?

    有比较才知道有差距!

    别的不说,殿中就站着一位,如今才十四岁,人家已经中状元位列朝班,才学、见识、能力有目共睹,论学识跟鸿儒也有得一拼。

    人比人,气死人!

    皇帝也有羞恼的时候,为什么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刘健每说一段,便让朱厚照接下面一段,随即问知否有默完?朱厚照总显得迟钝,要等催促两三次后,才会将段落默写好,虽然大臣们没有看清楚朱厚照默写的具体情况,但料想结果不会太好。

    旁边诸位东宫讲官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唯独沈溪,满意地点了点头。

    等刘健把所有出的题目说完,朱厚照慢悠悠地放下笔,第一场考核就这么结束了……此时朱厚照与沈溪交换了个眼神,熊孩子脸上露出些微令人难以察觉的狡猾笑容。

    这是沈溪早前教给他的应试方略。

    就算是对考试内容深悉于心,也不能高兴得手舞足蹈,让人以为考官出的题目不过于此……正确的应对方式是要竭力表现得非常为难,至于如何表现,就是拿着笔,不时在那儿傻愣愣地作思考状,半晌之后再动笔作答。

    朱厚照并不理解为何沈溪要让他如此做,沈溪的解释简单直白,你要想通过这次考核,就得这么做。

    考试内容通常是由简到繁,刚开始的考察最是浅显,你前头答得越顺利,越会让你老爹以为你掌握得好,对你的期望值愈高,后面的考题,尤其是涉及到策问部分,直接给你出一些让你张大嘴连一个字都回答不上来的那种,你就等着吃瘪吧!

    相反,若是你开头就回答得甚为勉强,你老爹一看,我皇儿才学也就如此,给他出点简单的题目别让他出糗,凑合着对付过去就行了,那后面的考试内容自然就会简单许多。如此一来,若是你能回答正确的话,皇帝反而会有些小惊喜,对你的赏赐也会更多。

    朱厚照就算有一点小聪明,也没到跟皇帝和大臣们玩脑子斗心眼儿的地步。

    他想的是,只要考核顺利,就能跟沈溪出宫去玩,那沈溪说什么,他只要照做就行了。不就是在考场上装孙子吗?小爷别的不会,演戏那是一等一的好,我就装作不会,看你们把我怎么着!

    演着演着,连朱厚照自己都快信以为真了,要不是后面加快了默写速度,恐怕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考核。

    等第一场考试结束,张皇后那边已经紧张得把衣襟都快要攥破了,又赶紧趁着考试空暇给自己的丈夫使眼色……

    不行,不能再以这个节奏考下去了!

    在张皇后眼中,儿子肯定是有本事的,只是今天阵仗太大,让儿子不自觉怯场了,本来会的也忘了,要是再给儿子出难题,那儿子就要丢脸,连带着皇帝也会脸上无光。

    第一场四书题考完,接下来就是五经题。

    跟普通士子参加科举有本经不同,朱厚照作为太子,读书时《五经》都要有所涉猎。

    第二场考官是李东阳,李东阳以谋划著称,但今天说浅白一点那就是站出来唱黑脸的,他可不管太子之前作答是否顺利,让他出来考,学习到了那个程度就得出相应的题,没有任何要给皇帝和太子留面子的意思。

    本来这次考试只是考五经的背默,而且仅为简单的填字或者填词,想让太子一次将《五经》全都背下来有些困难,所以这种填空题最符合考察环境。

    李东阳出的题,都有些冷僻,这下可真把朱厚照给难住了。

    朱厚照心想:“不是说我第一场考的时候装孙子,第二场就会容易些吗?为什么题目这么难啊……尤其是这道题,这段《诗经》的内容我都没背熟,让我默写,我上哪儿知道去?”

    等李东阳的题目出来,在场很多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就察觉不妙,这场考核别到最后沦为笑话吧。

    你李公谋平日在朝堂上出谋划策大出风头也就罢了,为何要在此时为难太子?让我们不好过,也是让你自己不好过!

    第二场考核继续进行,朱祐樘那边已经忍不住想要叫停了,他也感觉到,这场考核继续下去的意义不是很大,看起来自己儿子的确应付不了这种大场面,又或者说是学问尚未学到家。

    不过这次考核是皇帝本人发起的,如果随随便便叫停,会令他颜面无光,所以朱佑樘只能期望这考核早点儿结束。

    第二场考试终于结束,李东阳归位。

    下一个出场的,是老奸巨猾的谢迁。

    谢迁负责考第三场,第三场的考试内容是诸子学说,属于经、史、子、集中的“子”部。

    谢迁一瞧,哟呵,太子这学的什么熊样?连《四书》《五经》都没背全呢!让我考他百家学说,这不是考核太子而是要小老儿的命啊!

    别等我一问他三不知,回头皇帝会斥责我,你这题目怎么考的,考试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太子答不出来吗?

    谢迁手里拿着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写着题目的卷宗,心里暗自嘀咕,这些个东宫讲官怎么搞的,你没教会就别把教学进度列出来啊。

    谢迁毕竟状元出身才学广博,手里拿着现成的题目,没打算不用但也没想全用,只截取其中一部分简单的题目,再临场编几个题目,如此就凑成第三场考题。

    就算如此,谢迁心里依然揪心,太子连《四书》、《五经》都没背熟,这种题目他能会吗?

    可等谢迁把题目说完后,见太子回答的速度,反倒是很顺利的模样。

    谢迁一想,负责教太子“子”部的以前是王鏊,如今是吴宽,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儒,难怪教得好。

    想到这里他也就放心了,最后两道题,谢迁还故意加了点儿难度,看样子太子回答得也还算顺利,就不知能否切题。

    **********

    ps:第二更到!

    爆发正在进行中,今天天子五更的目标不会改变,请亮出您的月票,向着《寒门状元》,砸!!!(未完待续。)天子的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