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奉国将军在线阅读 - 第39章 缴获上千万银子

第39章 缴获上千万银子

    “有殿下这句话,老臣虽死无憾矣。”说路振飞是个铁骨铮臣,可不是夸他,要知道当年他还是一个小小六品御史言官,就敢怼当朝首辅周延儒。

    后来又怒怼另一个首辅温体仁,气的崇祯皇帝都不得不出面,下旨罢官把他赶出京师。

    事实证明,周延儒和温体仁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堂堂大明首辅,军事上无建树,政事上毫无功绩。

    “见白先生听令,本王以奉国大元帅的身份,封你为江南总督,执掌礼部职责。”朱连壁现在没有监国称制,自是不好自立内阁六部,所以只能临时委任职责。

    “谨遵吴王诏令。”路振飞躬身拜道。

    随着路振飞开腔,大堂上的一众官吏,依次按照官位,名声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

    朱连壁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和长相,朱连壁的眼睛别看不大,但却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他看过一面的人,就是时隔十年八载,他都可以清晰记住。

    “江阴举人黄毓祺,现任苏州府衙知事,拜见吴王殿下。”黄毓祺四十岁出头,虽然是个文人,但却身材高大,显得颇为壮硕,事实上此人也确实能文能武。

    但因为早年得罪周延儒,又未能高中进士,从而一直未能入仕,这次他出任苏州府正九品的知事。

    也是好友苏州府同知曹玑推荐,并进言吴王朱连壁有成祖之风,是大明中兴希望,这才让他决定留下来,观察一段时日。

    “昆山举人顾炎武,现任苏州府衙司狱,拜见吴王殿下。”

    顾炎武三十岁上下,一身官袍,还是崭新的,显然也是刚加入苏州府衙当差的,说起来这点,袁枢这个知府,确实有些手段。

    他虽然无法辨别所有的人才,但他却量才录用,秉公处事。

    黄毓祺有多大本事,朱连壁不清楚,但顾炎武的名头,估计国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顾炎武在他所著的《日知录.正始》一书中,有一句话叫: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最后被梁启超总结为八个字,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朱连壁在听到顾炎武自报家门之时,再一次长身而起,目光盯在顾炎武身上,眼神泛起一抹光彩。

    “顾大人,不知你的《日知录.正始》一书,可否给本王一观呢?”朱连壁笑眯眯的看着顾炎武,那渴望兴奋的表情,让满堂官吏,无不是目露惊诧之色。

    “下臣愚钝,此书不过是愚臣,自少读书,偶有所得,辄记之物,如今尚未修订,怕是污了殿下眼帘。”

    顾炎武同样一脸的震惊,说白了现在日知录,就是他写的日记,也就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所知,他实在想不到眼前这位,英武、睿智、果敢的吴王,为何会知道自己这本日记的。

    “顾大人过谦了,像顾大人这样忧国忧民的之士,正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基石。”

    朱连壁这会说的兴起,脱口而出的握拳喊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等振聋发聩之言,难道不该是我大明子民,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吗?”

    “吴王殿下英明神武,短短八字,通俗易懂,蕴含家国情仇,下臣不及也。”面对众人炯炯目光,顾炎武却是跪倒在地,磕头下拜,拒绝了这份荣誉。

    “顾炎武,你实话说,这八个字真不是你所提出来的?”袁枢这会却站了出来,指着顾炎武沉声询问。

    “回袁大人,去岁京师沦陷,卑职闻此噩耗,心有感慨,曾有记述‘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顾炎武抬起头,直立上身拱手拜道:“这句话的本意原本更长,其意也更隐晦难懂,与吴王殿下所言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境相去甚远,故卑职以为,卑职不如殿下。”

    “吴王殿下,微臣认为顾炎武,言辞中肯,这振国之语,理应由您喊出,更具有影响力,更能提高民众的抗清决心。”

    路振飞这会也拱手而出,虽然他也认为,朱连壁喊出的这振奋民心口号,确实有顾炎武的功劳。

    但结合实际和眼下的情况来说,这话由朱连壁之口传出,效果会更好。

    “大家不必争了,口号我可以提出,但出处必须记录,出自顾炎武大人日知录一书。”

    朱连壁大手一挥,正色的扬声道:“顾炎武、黄毓祺听封。”wap..OrG

    “下臣在。”二人躬身上前,拱手应道。

    “授予顾炎武、黄毓祺六科左右给事中一职。”

    朱连壁现在身边正缺文官,这二人都精通军事,又善于文采,正是制定军训,军纪的可用之才。

    六科都给事中,负责监察六部,官职不过正七品,但权限不小,可上达天听,可审查六部官吏。

    如今顾炎武和黄毓祺二人,都不过是九品官吏,朱连壁让二人连升数级,升任七品给事中,这已经属于擢升破格提拔。

    “微臣领王诏。”顾炎武、黄毓祺欣喜的拜谢道,二人倒不是为了升官高兴,而是为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展拳脚而感激兴奋。

    “李公公,通报一下,昨日的战况、战果吧。”把大堂上的官吏认识了一遍,朱连壁拿起桌台上的公文,递给了李国辅。

    “老奴领命。”李国辅打开文书,走到大堂中间,扬声喊道:“六月十一日晚,吴王殿下亲率大元帅府五军都督府,中军血牙军、前锋军骑、后军李成林部,左军黄斐部。”

    “护漕军姜埰、姜垓所部,总兵力三万八千余人,与苏州城下与建奴清军交战。”

    “斩杀建奴汉军正黄旗总兵二人,参将六人以及士卒六千人,俘虏两千人,斩杀刘泽清所部四千人,俘虏一千二百余人,刘泽清逃窜不知所踪。”

    “斩杀叛逆降清敌兵土国宝,所部太湖十三寨水匪,一万余人,俘虏一万五千余人,缴获大小船只三千五百三十二艘。”

    “此战,共计缴获红夷大炮十二门,兵器甲胄无数,粮草三万石,以及金银珠宝价值一千七百万两白银。”

    李国辅虽然是鸭公嗓子,但声音清脆响亮,咬字清晰,朱连壁还是听了个清楚。

    当听到缴获到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时,他还以为搞错了,遂开口看向堂下的袁枢、路振飞、曹玑、周光夏、王昌时等人。

    “诸位大人,这银子数目确定没有核算错误?”明末逐鹿的大明奉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