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1566开始在线阅读 - 第19章 《运朝疏》

第19章 《运朝疏》

    老道的性格,一向是举重若轻,越是天大的事,他就越是表现的淡然若无。这时内心已经惊涛骇浪,脸上却丝毫看不到,只见他清清嗓子笑道:

    “好、好啊……贫道日暮途穷,竟听到了这番大论,无论通不通,总是高才高论……李三,你说是吗?”

    李三本来对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十分不喜欢,但方才也跟着遐想,说是胡说八道吧,又有步骤、有计划,说是行得通吧,听着也太玄了……

    但他跟老道四十年情同手足,此刻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当即笑道:

    “呵呵,我是个下人,哪里听得懂这些?不过朱公子踌躇满志,要是光上个书也太可惜了……唉,天下百姓苦啊,朱公子那么年轻,又是国士无双,对太祖又那么景仰,为什么就不想匡救一下呢?我琢磨着,道爷,干脆咱们就厚着脸皮跟蓝神仙说说,让他举荐一下,你看如何?”

    老道立即接道:“嗯,对,对,一定要举荐……”

    朱墨却是莞尔一笑,道:“举不举荐无所谓,这话一定要让皇上听到,否则我心不安啊……”

    “也是……”

    “嗯……”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朱墨见天色已晚,这才离去。

    ……

    “万岁爷,朱公子这番话真有道理吗?”

    吕芳一边收拾,一边忍不住问。

    “你说呢?”

    嘉靖起身,在小院中漫步。

    “奴婢琢磨着,有一点肯定是对的,就是两个角这话……严嵩不打不行,徐阶也得打一下,太祖当年就是这样的,把树枝上的刺儿都给撸干净了,这才放心交给后人……”

    嘉靖默默点头,又悠悠望着天空,喟然道:“是这个理啊……那就先打?打了再看……?”

    他其实方才就已经想通了,凭四十年的经验,也很快想到了这棋该怎么下子,那就是先打,而且此时正好有个十分有利的下手之处,那就是毁堤淹田。

    如果按照以往的老套路,他会利用徐阶打严嵩,事成之后找个理由让徐阶回家,再让裕王启用张居正。

    但这样做的问题是——

    现在之所以还算太平,是因为严嵩父子和清流互相对抗,这才让皇帝始终处在超然的位子上,一旦拿掉其中一个,皇帝立马就暴露在攻讦之下,那就是他当年面对杨廷和的局面,而裕王,又哪里有他这副手段?

    之所以迟迟不下决心,他还是觉得削弱一下严家而又不打死,才是最稳妥的,让他们两方一直斗下去,皇帝居中平衡;但这样做,也面临困境,那就是:老百姓已经承受不了了……

    思来想去,他心里做了最后一个决定:就让墨儿去试试吧……他要是真能一边打、一边治,当然是最好的……

    但这有可能吗?流落民间十几年,虽然见识卓越,可没历练过事,真能行吗?想是这样想,心底又冒出一个更为强韧的念头:墨儿搞不好能行?至少太祖不是也干成过一半吗?朕父子俩就试试看吧……

    想到这里,他下定决心,命道:“吕芳,你安排一下,让徐阶他们举荐……”

    “奴婢明白。”

    ……

    朱墨次日到翰林院,也不管别人议论什么,匆匆写下了一本奏疏,把从治世到升世的话写下来,最后想了想,题名干脆就叫——

    《谏重典治世而至升平运朝疏》

    他以前泡论坛,见人家引用那些奏疏原文,就感觉很酷。这时自己以翰林供奉学士身份,亲笔上疏,感觉又不一样。想到老道说字数要少,于是字斟句酌,写了一千多字。

    奏疏开头,他先说了“先王之道、汤武革命”——

    “为谏用重典治世而至升平运朝疏:

    臣墨闻,先王之道,革命之道也。革命者,革故鼎新之谓,洪范曰金从革,周书命同令,故名,犹言革新之天令也。昔桀纣无道,汤武革之,革其君也;当大元之末,胥吏放横、饕餮残毒,太祖以布衣而革之,然奉祀不绝,是革其臣也;乃知革命者,在君犹言禅代,在臣则同维新,与民故曰更始。

    洪武定鼎,太祖奉天令,乃行世重世轻之法。何也?太祖起微贱,与民同德,而元帝宽纵、奸邪窃柄,百官胥吏、率兽食人;行重典以革乱臣,宜也。

    昔太祖尝与刘基论元德之失,皆曰失之于宽纵。故知元之失德,在臣不在君,此又千年之一变也。

    臣墨闻,尧命四岳,职事者也,非官之者也;其不屑者,皋陶作五刑而理之,重典之始也。故曰,世重世轻者,法之常也。及新莽窃汉,刘向父子乃作伪书《周官》,窜乱之始也;又言民、士、大夫、世卿、诸侯、天子为古制,万世不移云,谬之甚者。后世又有二程朱熹者,作清浊之说,曰民浊者也,故在下;士清者也,故在上,始为世之烈祸。太祖与刘基辈深察其理,乃以重典治之,使士民之分泯然,勿为后世祸。

    今四海承平,而士民之分再起,士商与农工,势同水火,臣再议世重世轻之法。虽然,道相宜,而时势异也。今中外交通、百业并起,士农工商、朝夕更替,世重世轻之法亦当俱分,故臣请再议万世之法、升平之策,与命维新、与民更始。

    其策,

    一曰:行世重之法,同士民之心;

    二曰:提举百业,俱分进益;

    三曰:正名实、衡损益、定则例,为后世法。

    殷忧在怀、孤愤难言,不知所云,臣顿首九叩请死罪。

    翰林院供奉学士朱墨。”

    写完,

    朱墨转悠出来,正想去飞玄宫,却见吴风忽然又出现了,笑道:“朱公子,道爷不在道观,说是公子有一封信要给蓝神仙?不知写好没有?”

    朱墨当即交给他,道:“老吴,这封信拜托你交给老道……唉,另外呢,我心愿已了,就要南下杭州,买船去南洋……先前多蒙你照拂,朱墨在此谢过!”

    说着,朱墨对吴风深深做了一个道揖。

    吴风赶紧让开,想要开口,却忽然疾走而去,忽地,他又回头道:“朱公子,还请再等两天……道爷对公子甚为关爱,或者还有话说?”

    朱墨只好点点头。

    此时,心愿已了,想起系统还是太大而无当了,这种玩意儿怎么使得动?做到文华殿大学士以上,恐怕也没有可能,也许拿来做生意倒是个好帮手……

    当天在京城逛了一圈,又去翰林院预支了半年俸禄,一共五十两,到傍晚已经办了不少行李,就等老道那边还有没有话说了。

    ……

    次日,

    他决定去翰林院告别王庸和其他几个相处不错的,刚进大门,却见张居正笑脸迎上来,

    “子玄,喜讯啊……昨晚,徐阁老、高大人在裕王府商议,说你的青词在民间传抄,轰动一时,但凡有水井处都在吟唱啊……嗯,徐阁老亲口说了,民意如此,本朝又唯才是论,提议聘你为编修,裕王当场就同意了。

    子玄,这可是难得的机遇啊,本朝开国以来,以布衣做编修,也就永乐朝的杨士奇等数人而已啊……哦对了,还有一件事,你务必要来,明日内阁要再议江南赈灾之策,徐阁老嘱咐你一定要来!”

    张居正说着,一脸的真诚欣喜之色。

    子玄?

    这喊的谁呀?

    朱墨差点都忘了,这不是自己的表字吗?张居正这样称呼,是把我当自己人了?

    若换在以前,他是一定要断然拒绝的,而且这两天实际上真准备去南洋了。但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超级ai高参,也不见得就一定失败。加之他对大明很有感情,对“大明不可挽救”这个结论一直不服,这时不禁心动,轻轻点了点头。心想:先试试看?真不行再溜?

    他却不知——

    徐阶也是想了好几天,最终认为朱墨不是不想干,还不是装个臭架子,待价而沽!这种人见得还少吗?只要筹码够了,这些人什么不干?

    刚好,

    昨日裕王又提到了那卷青词,反复赞扬,他就顺势来个特擢,到时候那个朱墨行不行就看他的造化了,再不济,也可以把水搅浑,让那个朱墨去做了高寒文的副手,也算是有个对抗…….ZWwx.ORG

    内阁次辅和皇储私聘的编修,在大明官场上,可以说是最有前途的开局了。这还有不干的?他徐阶怎么可能相信?应无物的大明:从1566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