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1566开始在线阅读 - 第414章 裕王也真懵圈了

第414章 裕王也真懵圈了

    罗龙文脱口道:

    “对!小阁老,朱墨多半是擅自跟沐朝弼谈了皇太孙的事,皇上猜疑了,他朱墨这才知难而退!”

    嗯嗯嗯,

    众人一起点头,深感就是这句话最有道理。

    自古以来,皇家的事就是臣子绝对不能掺和的,更何况当年靖难之役,谁也说不清楚缘由,而事后株连甚重,几个儒臣极其悲惨。可见皇家裂痕之深,怨毒之重!就算他朱墨得皇上赏识,可掺和到这里面,也绝对没有好下场。

    他朱墨只是个臣,擅自跟形同藩王的黔国公谈这些?那不是自己找死吗?皇上多半是怒了,那朱墨察觉到不对劲,这才知难而退。至于他跟文人们在一起混,那还不是装清高?这种人不就是这样?

    严世藩点头道: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嗯,有道理,所以皇上没有否了变法,这法还得继续变,可不是他朱墨来做了……沐朝弼的意思,他只服张居正,这一点恐怕也引起了皇上的重视了……毕竟,平缅这一战,还是他沐朝弼打的……一百多年了,边患战事还没有这么顺利的,皇上自然是高兴啊……”

    众人回想一番,感觉确实如此,九边这头总是吃败仗,可谓是打得焦头烂额,花了那么多钱,也没见几次捷报,而沐朝弼这一战,两个月不到,就把不可一世的莽应龙打得龟缩到了老窝,皇上岂能不高兴?而这位皇上,其实最好面子,沐家给他涨了脸,提点要求,皇上自然不会拒绝。何况,沐朝弼很有一番观察,提出用张居正来主持变法,全天下臣子都会同意的。

    老严嵩虽然仍是没有最后敲定,可感觉事情大体就是如此。凭他对嘉靖的了结,多半是考虑到了什么顾忌,这才让朱墨退隐了。而那份诏书,说幡然一新,也就有了着落,那就是以张代朱……

    想到这里,

    他也总算有点底了,过几天到了内阁,就按方才商议的这几条先铺陈,看看徐阶他们的意思,最后让裕王表个态,这局面就算是翻过去了。

    “好啊、好啊,闹腾了那么久,也总算是告一个段落了……世藩,叫他们盯着朱墨,盯紧了,看看他到底安不安心、认不认命?别又搞出什么事端来……还有,那个王大任,过几天也要去找找,再问问,也不要只听那个俞潮胜的一面之词……”

    他说了一会儿,又出神想了想,道:

    “从今天开始,你们都不可乱走动,多用眼睛看、耳朵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先看,看几个月再说!”

    哗的一下,

    他拂袖负手,眼中透出凌厉之色,转眼间就恢复了昔日的威势,哪里还像一个八十岁的老翁?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

    这日午后,

    裕王府。

    徐阶、李春芳、谭纶、赵贞吉几个大臣都在。赵贞吉果然已经加了东阁大学士,但暂时没有尚书衔,虽然能参与机务,却还算不得大佬。但这番际遇,实在已经超凡,这个把月,京城人人都在谈论这个新晋大学士。赵贞吉自然也是踌躇满志。

    嘉靖的监国诏书,已经有几天了,群臣从完全懵圈,到此时也消化了差不多,深感嘉靖一朝,终归是要落幕的。这位皇上像极了汉文帝,示人以无为清静,而秉本执要,但凡动起来,却又是雷霆一击,让群臣战战兢兢了四十年,屈指算来,光是廷杖打死的臣僚,就不下三百个!而如今,再霸道也终归要远去了。

    徐阶深知,严嵩就算回来,也没几年了。老严已经八十三,自己七十二,监国诏书说三年为期,到时候裕王登基,自己这个首辅怎么都跑不掉。这一向,他心态也更好了。

    但裕王却颇有几分担忧,毕竟,知父莫如子,他隐隐感到,这事情没那么简单,就从这两年变法就看得出来,皇上的意志极其坚决,甚至比朱墨还要坚决,绝无可能突然撤火了。至于修仙,他能欺瞒世人,又怎么会骗得了儿子?这位皇上从来不相信羽化飞升,如今多半只是感觉到寿算将尽,有了一丝急躁而已……

    所以,就算自己监国,也绝不能张扬,仍要苟住,一直要等他真正归了天,那才是确定无疑的时刻……也因为如此,对严嵩还是得让着,但最好可以拉几个勋臣进来,也算是有个制约。.ZWwx.ORG

    一念至此,

    他漫不经心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徐阁老啊,这几天就要朝会了,本王监国,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在场呢?本王在场,那父皇呢?另外,这朝会的地点,是不是仍在玉熙宫为宜?”

    这一问,问得很是实在,可见裕王没有被监国诏书干扰情绪,说明这几年的确进步了许多。

    徐阶感慨道:

    “王爷啊,你能这样想,就实在太好了……老臣以为,诏书说气象翻新,倒不在于这些细枝末节,朝会嘛,还是要在玉熙宫,跟往常一样……就算皇上不愿意听,那也是皇上说了算。至于王爷嘛,自然要在场,但按照大明的规矩,王爷多听就是了……”

    李春芳也是老臣,对此深为赞同,道:

    “王爷,少湖说的有理,这大明没有变,只是皇上考虑长远,自有其英明远略嘛!咱们这些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至于严阁老,从前如何,今日仍是如何,咱们自然是要尊着。”

    裕王琢磨一下,感觉要说什么都没变,也不尽然,毕竟,诏书让严嵩回来,又说了要幡然一新,可就是没提朱墨。而最近各种传言,都在说朱墨并未回到杭州,也没有来京城,而是一直在长江边上滞留。这中间,要说没有问题,又怎么可能呢?

    这几日,大家讨论过几回,可都没有定论,而这个问题要是不先弄清楚,过几天朝会又怎么办?自己这个监国,又怎么监?

    想到这里,

    他又道: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徐阁老,那朱墨呢?他已经是大学士,到时候朝会,他难道也不来京?”

    一提到朱墨,众人都立马感到抓狂。

    但徐阶已经想了好久。他总认为,世间的传言多半有误,这几天时不时想起当日念青词的时候,皇上那情绪,实在是一声罕有……这少年朱墨跟皇上,那可是千古际遇,少有的同心同德,要说他已经失宠,那又怎么可能?且皇上诏书里也没有说变法不对……

    他思来想去,还是认为对这个人最好不要提,当即道:

    “王爷啊,那朱墨说是变法大臣,可从来没有名分,几项大事,也都是太岳他们几个在领衔嘛,比如官庄总理,呃,还有漕粮海运,是张翰的,屯垦卫,又是刘应节的……

    他啊,也只是个大学士,所谓钦命督办江南学案,那只是个差事,到了眼下,也可以说早就办完了……对了,他还有一个舟山公廨主司之职,但那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要按品级,其实只有四品,也就是个忠武校尉嘛……故而,老臣以为,朱墨来不来朝会,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上没有故不去的坎,前朝大学士不视事的也不少,比如杨士奇。故而也说不上什么大事……”

    他这样一说,

    众人都觉得通透得很,那朱墨闹得满世界风雨,可论到实际职位、品级,还真是不高。是皇上一直在暗中支持,他才搞出了那么大事,而每一次的名义,实际上也都是内阁给出的。要说他是大臣,的确是名不副实。

    但说归这样说,那朱墨的分量可是摆着的,真把他晾到一边,那似乎也不是个事。况且,皇上会怎么看?这还真是个大问题。应无物的大明:从1566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