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家丁之弊,死忠亲兵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家丁之弊,死忠亲兵

    而从发动收复金州作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暖风日盛,五月已至,夏天已经不期而来。

    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的情报,郭大靖并不知晓,也不想知道。就象崇祯要召回袁崇焕一样,这都不是他能管到的事情,只能是听之任之。

    他只知道,在崇祯皇帝的愚蠢施策下,大明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革除林丹汗的市赏,导致虎墩兔挥兵攻打大同,军民死伤无数,大同差点被攻破。

    无奈之下,崇祯又恢复了市赏。穷折腾了一番,不仅军民白死伤,还又回到了原点。但经此苛薄对待,蒙古诸部对大明寒心丧气,愈发倒向后金。

    召回袁崇焕,被忽悠瘸了,加征辽饷,全力支持辽西。不仅导致民乱四起,还使得建虏得到蒙古诸部的相助,绕过宁锦,抄掠京畿。

    如果不是自己从去年起便全力谋划准备,熬过了粮饷断绝了几个月。等到今年袁督师再对东江镇下手,恐怕东江镇就是饿殍遍地的惨景。

    崇祯,就这智商,还有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性格,实在是误国害民。

    “兄弟。”刘奇士偏过头,疑惑地问道:“听说监军太监正在各部队巡视,你不在金州卫或南关等着,往小黑山、石河驿跑什么呀?”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他巡视他的,我为什么要等着,打躬作揖陪笑脸,好没意思。”

    刘奇士说道:“朝廷不是给赏赐吗?你不要了?”

    不过是几十两银子,还有什么赐服玉圭宝刀什么的,小气劲儿,郭大靖还真的不太在乎。

    当然,他也不是故意要躲着。只是听说,又不是命令,要他在哪恭候,他自然要按部就搬地做自己的工作。

    “既然是朝廷赏赐,早晚会给的。”郭大靖看了刘奇士一眼,问道:“大哥,你不是缺钱花吧?”

    刘奇士摆了摆手,说道:“我能花什么钱,不过是偶尔买点酒喝,尽够了。”

    郭大靖的反应有些奇怪,在广鹿岛时,监军太监赵光一到,他可是马上就去迎接。

    尽管之后有些不愉快,但却不象现在,好象在故意回避与朝廷来人见面似的。

    或许,自家兄弟确实是不想与朝廷派来的人多接触。既不让毛文龙心里猜疑,也少了很多麻烦。太监,皇帝的近人,很可能又是颐指气使之辈。

    刘奇士这样猜想着,也不再说这事儿,转而提醒道:“兄弟,到了你这个级别,可以养些家丁了。”

    明朝后期,军官不管官职大小,一般都有家丁,少则几人,多则达几千人。

    明朝万历年间,镇守辽东的宁远伯李成梁就拥有近九千人的家丁部队。自然,这支家丁全部都是精锐骑兵,李成梁也凭借这支强军在辽东屡战屡胜。

    直到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成为辽东总兵,还凭借这支骑兵屡获战功,使得李家成为辽东最大的将门。

    而所谓家丁,通常专指武将所辖却不入兵籍者,是将领于正式军队外私人组建的亲信精锐部队。可以自行署置官吏,待遇比一般军士要高。

    从优渥的待遇以及地位这方面来看,家丁装备精良,且由于“身之父母妻子全生仰望,故肯出死力而不他顾”,在战场上通常也会奋力拼杀,这是有利的一面。

    但养家丁的钱粮从哪来,自然是将领们克扣普通军士的粮饷,挪用到家丁身上,这就造成了军队整体上的孱弱。

    说白了,家丁就是将领们倾斜军中资源打造的少量精锐,是他们的私兵,靠着家丁立功,最主要是保命。

    从广义的范围上来看,毛文龙之前收的那些义子、义孙,也可以称为家丁。

    但郭大靖从守备到参将,从广鹿岛到金州,从来没收过家丁。之前,刘奇士等人认为郭大靖是没地没钱,养不起家丁。

    可现在,刘奇士算是看出来了。郭大靖不是养不起,而是不想养。

    所以,刘奇士觉得作为大哥,应该提醒一下,让郭大靖认识到养家丁的好处。

    对于刘奇士的好心建议,郭大靖想了一下,沉声道:“戚爷爷有言: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饷作家丁养赡,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三千军之心。”

    这正是家丁制的最大弊端,即“家丁盛而军心离”。比如辽西十数万人马,真正能与建虏作战的“不过诸将家丁耳”。

    别说郭大靖把钱都投入到了东江镇的各个方面,就是有钱,他也不养。

    上行下效,他如果作出了这个坏榜样,下面的将领就有样儿学样儿。将领们哪来的钱财,自然会盯上普通军士的粮饷。

    所以,郭大靖以身作则,下面的将领也没理由、没胆量养私兵。

    “话虽如此,可有一些精锐家丁保护,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刘奇士继续劝道:“也不用多,先来几十人。”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把左协打造成精锐之师,岂不是更好?到时候,某有六千精锐保护,何虑性命之忧?”

    刘奇士看着郭大靖的表情,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不要家丁也罢,免得流言蜚语。但你的亲兵,一定要好好选拔,就视为家丁,指东不往西,打狗不撵鸡。”

    郭大靖被这俏皮话,或者大实话给逗乐了,笑过之后,诚恳地对刘奇士说道:“大哥所言极是,小弟也正有此想法。”

    这倒不是假话,郭大靖确实需要一队唯他命是从的亲兵,或者称为私兵和死士也成。

    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亲兵不迟疑、不犹豫,想都不想就去干。管他是朝廷的监军太监,还是巡抚督师,亲兵眼中只有郭大靖,谁都不惧。

    而现在的亲兵,也确实能保护他,但那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拼死保护主将,是他们的职责。

    “从咱们救过的辽民新兵中选,他们当兵时间短,又感念恩情,平常再给他们些好处。”刘奇士耐心地讲解,“广鹿岛的兵里面挑个三五十,也尽够了。”

    刘奇士并没有细细分析,相信郭大靖也听得明白。东江镇的老兵多数是心向毛文龙,或者是原来的主将的,新兵则要淡薄得多。

    郭大靖虚心地听着,又把自己现在的亲兵挨个过了一遍,看哪些人不合适,哪些人能留在身边。

    在上一回与监军太监的冲突中,郭大靖就意识到了问题,并在随后不显山不露水地换掉了一些人。

    比如原来的亲兵队长杨名立,就已经被派到部队中担任军官。现在,郭大靖的身边只剩下十余个亲兵,但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大哥之言,小弟牢记。”郭大靖有了大概的想法,向刘奇士笑着致谢,“待巡视完返回部队,便开始挑选亲兵,并由我亲自训练。”

    刘奇士用力点头,说道:“既然不想养家丁,那就把亲兵笼住。在广鹿岛,你就不太上心。”

    郭大靖连声应承,既是为自己好,他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

    南关防线已经全部完工,深沟壁垒、炮台高耸,居高放眼望去,油然而生胆气。感觉纵是千军万马,也将在这坚固工事前铩羽而归。

    “都说城坚池阔,可杂家看这工事,比城池还要坚固防攻。”方正化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连连赞叹,转向旁边陪同的李维鸾,笑道:“旅顺堡如是刺猥,这南关防线也不遑多让,可见李将军之才智,不愧东江猛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李维鸾笑了笑,谦逊道:“公公过奖了。其实,旅顺堡和南关防线的工事,全是郭大靖将军所设计,末将只是照样儿构筑罢了。”

    哦,方正化眼中闪过惊异,但也没说什么,摆弄着手中的望远镜,说道:“此物极好,实乃军中利器。”

    李维鸾赶忙说道:“这是西夷奇物,现下已能仿制,正在逐渐装备部队。公公既是喜欢,便想收下,日后应是常用之物。”

    谷狘方正化笑着点头,说道:“杂家身为监军,自是偏重军伍,巡察监督乃是职责所在。”

    看似无意地向东面指了指,方正化问道:“郭将军所部是在那面驻防?”

    李维鸾答道:“是的,郭将军与末将分段汛守,一东一西。”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郭将军前日派人给末信送了信儿,他前去金州卫城和卑沙城,还要去小黑山、石河驿,巡视沿途的据点。”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南关防线之前,应当有哨地或据点,就如同关门之外,有宁远等屏障一样。”

    李维鸾笑着颌首,却知这个太监也就这么点见识,还不准确。但好歹是监军,他客客气气地打发走就是了。

    “红夷大炮——”方正化围着大炮转了转,微笑道:“比京师城头上的要小,威力肯定也要弱一些。”

    白瞎了,摆在京城有啥用,不如运来打建虏!

    李维鸾暗自腹诽了一句,却微笑着附和道:“方公公通晓军事,所言极是,末将佩服。”

    方正化摆手,谦逊道:“杂家连略懂都算不上,李将军谬赞了。”

    停顿了一下,他伸手指了一圈,问道:“防御工事修得极好,效果和高大城池相比也相差不多吧?”

    李维鸾连连颌首,说道:“郭将军率部抄袭敌后,便在小黑山脚下构筑工事,比这要简陋许多,可依然令建虏寸步难进,只得绕道而逃。”

    那岂不是很省钱?方正化眨巴眨巴眼睛,觉得似乎可以上奏皇帝,把这新型的防御工事向皇帝推荐。

    接下来,方正化在李维鸾的陪同下,不仅巡视了南关防线,还看了防线后的大片军营,以及军屯的几十万亩田地。

    军屯的田地里种了玉米、土豆、黑麦,还有苜蓿、豆子,以及大量的蔬菜。上万大军驻守在此,光是伙食的消耗,就很惊人。

    所以,军队除了训练,还要屯田种植,并在海边养鸭养鹅,山地放养绵羊,尽量缓解后勤的供应。

    三天的时间,以及沿途的观察,让方正化对于金州的情况更加了解。估算着郭大靖可能快回来了,便启程前往金州卫城和卑沙城。

    “李维鸾晋升参将,已郭大靖同级,却比郭大靖的资历老。”方正化看了看随从的几人,缓缓说道:“但听他言语,对郭大靖甚是推崇。”

    蒋宝和挠了挠头,试探着说道:“应该是袍泽之情,毕竟收复金州是两人合作。援朝时,也并肩作战过。”

    沈宗贵见方正化的目光投过来,赶忙又补充道:“郭大靖和李维鸾的关系不错,卑职在广鹿岛时,便知道郭大靖给旅顺送过很多鱼。”

    除了这两个家伙在东江镇呆过,别人都不了解情况,也不敢多言。

    方正化笑了笑,不置可否,又转换了话题,问道:“红夷大炮,宁远只有十几门,京师亦是不多,可南关防线上却有十五六门,从何而来?”

    买的呗,这还用问?

    但没人吭声,买不得花银子嘛,方正化明显是在问东江镇哪来的资金?朝廷断绝粮饷,东江镇却越发强大,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然,东江镇如果饿殍遍地,也不是方正化的本意。对于朝廷所为,他也有些心虚,也没敢问李维鸾这炮是从何而来。

    只不过,在李维鸾推崇郭大靖的话语中,方正化觉察到郭大靖在金州,甚至在东江镇,也是很有分量的人物。

    看来,想要拉拢郭大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毛文龙对郭大靖的提拔是大恩。

    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兵,升到参将,在大明历史上,好象还没有升迁如此快的将领。

    如果不是东江镇特殊,毛文龙任命的军官基本上只是在兵部走个手续;如果在其他军镇,郭大靖就算立的战功再大,也要按文官给设定的标准,最多是个都司。

    当然,越往上升越是困难,参将到副将,副将到总兵,这两阶是千难万难。毕竟,总兵可是明朝武将的最高官职。

    方正化垂下眼帘,不再询问随从,而是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

    从卑沙城到小黑山,四五个据点、五六个哨地,不管哪一个发出预警信号,都能使主力有备,使建虏的偷袭破产。

    在历史上,这是有过教训的。就在建虏攻打朝鲜时,一夜拔掉了东江镇的数个哨地,使其未能发出预警。

    当然,这在郭大靖的出现,并及时报告后,得到了避免。哨地得以保存,铁山军民得以撤退,朝鲜方面也得以提前防范。

    所以,郭大靖布置得如此严密,有明有暗,有集中有分散,就是防止万一的发生。

    而且,哨探和夜不收还要更加前出,与建虏派出的侦察人员展开厮杀缠斗。

    战斗从来就没停止过,尽管新收复的金州地区一片安定,一派忙碌的建设场面。

    而在长生岛、中岛、西岛等岛屿少量驻兵,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正面的压力。

    建虏不会觉得大军能够在如此多点的监视下,能够达成突袭的可能。也就只有堂堂正正的挥师南下,不去奢望能达到进攻的突然性。

    如果是这样的话,卑沙城、金州卫城、南关防线便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可以从容调动兵力,展开对来犯建虏的打击。

    “不错,还种了地,至少蔬菜能自给自足。”郭大靖对于驻防据点的将士能够自力更生,感到十分满意,“哦,这是苜蓿,马料也有了。”

    军官王前恭敬地在旁禀告道:“在山谷里,我们还种了玉米,养了几只羊。下的陷阱、套子,偶尔也有收获。”

    “很好。”郭大靖点头称赞,说道:“就是要自己动手,既能减轻后勤压力,又能改善伙食。”

    立于山上,郭大靖举目瞭望。山下便是战场,他在此率领部队,成功地阻击了北撤的建虏。使其不得不遗留下数千尸体,狼狈地绕道而逃。

    现在,山下的大道依然是障碍重重,大队建虏想要快速通过,还要费不少劲。

    “按照郭将军的指示,我部在山里已建起数处秘密营地,可藏可打,与建虏周旋纠缠。”王前伸手给郭大靖指点着,“对了,那里还有温泉,听说泡了能治病。”

    刘奇士笑了起来,说道:“这小黑山还真是个好去处,某都想驻守在此啦!”

    郭大靖也笑着点头,说道:“若是和平年代,这里应该是一处风景名胜,既有巍峨的山峦,如画的风景,又有温泉可泡。”

    小黑山还是金州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嶙峋的怪石,茂密的丛林,幽深的溪水,轻灵的鸟鸣,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可惜,任何美景处在战争的大环境下,也乏人参观游览。

    “我军若是兵力充足,完全能够占据栾古关和红咀堡,将整个金州都收入囊中。”刘奇士不无遗憾地说道:“可惜,毛帅要继续在皮岛留驻大军。”

    栾古关在复州卫南六十五里,以近栾古山而名,是辽阳至金州的主要驿堡。红咀堡就不用说了,是通往金州的另一条道路。

    东江军要逐渐收复辽南三卫,占据扼守交通要道的城寨驿堡,是肯定且必然的一步。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