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都市小说 - 与萌娃的文艺生活在线阅读 - 131、那是个纯真年代

131、那是个纯真年代

    魏大群问:“你还对古籍有研究?”

    唐霜:“是我爸爸有这方面的爱好,他是大学老师,教中文的。”

    魏大群感兴趣地问了几句,觉得虽然和唐霜口中的唐三剑从未谋面,但是两人兴趣爱好一致,颇为难得。

    毕竟现在这时代,还有几个人会去看这些老古董书,能看通文言文的都没多少了。

    魏大群:“难怪你年纪轻轻就能够写出《英雄》这样的好书,原来是出身书香门第,难得。”

    唐霜违心地谦虚。

    魏大群说:“我不是在说恭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英雄》这本书让我对武侠有了新的认识,要不然我也不会答应给你写序。”

    魏大群在看《英雄》之前,看过几本其他的武侠小说,其中就有文瑞安保安头子的《剑气长江》,可惜,不是魏大群的菜,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扔了。

    唐霜当即再次感谢,并且告诉魏大群,《英雄》这本书现在的销售成绩。

    魏大群欣慰地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书当然更受欢迎,但年轻人不要骄傲自满,你有潜力,理应有更大的前程。”

    唐霜表示收下了这句箴言,一定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怀着如饥似渴的激情,继续投身于小说创作中。

    魏大群:“你现在在写另外一本小说吧。”

    唐霜介绍《龙蛇演义》给他,魏大群兴致寥寥地听了几句,不予置评。

    他看过一些《龙蛇演义》的内容,觉得除了在传统武术方面别具一格外,其他都难以入他法眼。

    在他心里,《龙蛇演义》的文学价值远远低于《英雄》。

    这也是他告诫唐霜不要骄傲自满的原因,话不是无缘无故说的,都是别有深意。

    之前说过,魏大群在思想上很潮流,从不倚老卖老,很能和年轻人聊起来。

    这次和唐霜也是不知不觉聊了一上午,随着深入聊天,不禁对唐霜有了更多了解和期望。

    从谈吐上能看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确不俗,有才华的人更能受到青睐。

    这无形中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到后面,魏大群直接称呼唐霜为小霜。

    魏大群想到唐霜写的《英雄》,又想到《龙蛇演义》,他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同样很多最后遗憾地一闪而过,如流星坠落。

    能说他们没有才华吗?当然不能!但为什么都没有兑现本有的潜力?

    魏大群认为,那是因为他们都难以坚守写作的初心,在他们前期的作品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更多,瑕不掩瑜。

    而到了后期,虽然在写作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品已经沦为平庸,他们的笔不再锐利,而变得世俗。

    说到底,他们最早是为梦想写书,而后来则被各种名利包围,写的书急功近利。

    一个不能固执己见,而是想方设法迎合市场口味的作者,最终只会越写越差。

    眼前的唐霜,在魏大群眼里,正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英雄》令人拍案,风骨凛然,但现在写的这本《龙蛇演义》,流于形式和热血,可能更受人喜欢,但缺乏内涵,不行就是不行。

    魏大群问道:“你在同济大学马上大四了,有做将来的打算吗?”

    唐霜想了想,还真没有系统的计划,说道:“特别具体的没有,毕业后应该会继续写书,希望拿出更多的好作品。”

    魏大群点点头,看不出表情,两人身前的桌子上,一壶茶咕噜噜地烧开了,他端起茶壶,给唐霜斟了一杯,再给自己斟满。

    唐霜连忙双手接过,轻轻抿了一口,看着魏大群缓缓靠在沙发上。

    魏大群似乎颇有感慨地说道:“我虽然没见过你父亲,但看得出来,他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现在能看进古籍的人不多了,哪怕是大学里的教授。”

    唐霜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谈到三剑兄,说道:“我爸确实嗜书如命,他书房里的书不下上千本,记得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进书房。”

    魏大群感兴趣地问:“哦?这是为什么?”

    唐霜笑道:“因为他书房里的那些书,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天书,别说看懂,很多字都不认识,我爸又总是让我看,那是我小时候最痛苦的一件事。哪怕是现在,读起来也颇为费劲。”

    魏大群呵呵笑道:“可以理解,我女儿和你一样。”

    说着,魏大群起身,请唐霜到他书房坐坐。

    唐霜受宠若惊,能够登堂入室,说明魏大群心里对他认可了。

    这种认可,和进门之前的不同。

    之前只是对他的《英雄》这本书认可,而现在,则是针对他这个人。

    魏大群的书房很大,和三剑兄的有得一比,但是风格完全不同。

    唐三剑的书房古意盎然,有魏晋之风;而魏大群的书房,虽然也摆了许多古籍,但是整体风格却充满了现代气息,一股现代简约之风迎面扑来。

    这显示了两人不同的习性,唐三剑对传统文化痴迷,有古人之风,而魏大群则思想更加开放潮流,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魏大群颇有兴致地给唐霜介绍,哪本书是珍藏的孤本,哪本书很有特色,又或者哪一本书或者哪个作者,有哪些有趣的典故……他都不厌其烦地一一道来。

    唐霜心想,下次真要介绍他和三剑兄认识,两人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

    魏大群把唐霜赠送的那本古籍,放到离书桌很近的一处书架上,又把《英雄》放到另外一边的书架上。

    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这本古籍,打算有空翻阅,而《英雄》已经看过了,便搁远一点。

    唐霜看到书架上摆了一张相框,里面的照片是黑白色的,两个人站在一起,背后是一片农舍,远远还能看到农田和耕牛。

    照片中的两人,一人应该是魏大群,只不过是他少年时候,面貌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眉目之间依然清晰可见。

    而另外一人是个中年人,穿着一身中山装,衣服虽然老旧,但是干净笔挺,此人瘦高,长脸,头发梳的整整齐齐。

    魏大群随着唐霜的目光看去,拿下相框,抹了抹上面的灰尘,说道:“这是我14岁时的照片,旁边这位是我的启蒙老师。”

    唐霜:“是乡村老师吗?”

    魏大群却说:“不是乡村老师,他是知青,粤州人,那个年代下乡来的,后来就留了下来,再没有离开。在我小时候,他是我们那个村里唯一识字的人。”

    “我们那里穷,深山沟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那时候又没电话,所以只能写信,但不认识字,所以经常请我这位老师帮忙,久而久之,他就负责起了村里所有的书信。”

    唐霜轻声附和道:“我听我爸也说过这样的情况。”

    魏大群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个年代,教育没普及,尤其在农村里,大片大片的人都不识字,那个时候人人都渴望读书,他们读书不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他们就是想要有文化,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在为物质生活奋斗的同时,也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霜说:“所有说那是个纯真的年代。”

    魏大群愣了愣,说道:“是啊,那是个纯真的年代,没有现在的浮躁。昨天我到楼下小区剪头发,理发师是个和你一样的年轻人,告诉我他准备不干了。”

    唐霜识相地问:“为什么?”

    魏大群:“他说,给人剪头发赚不了几个钱,也没面子,他想去做生意、开车、当销售员……这些工作都比理发来钱更快。”

    唐霜沉思片刻,说道:“这种情况周围很多,一份工作的好坏,是以钱多钱少来衡量的,这成了唯一的标准。”

    魏大群说道:“我几年前去过一次岛国,在名古屋的一处乡村,那个村子靠山吃山,以伐木为生,在我们看来,伐木是一门力气活,但在他们看来,却是一门手艺,甚至上升为了艺术。”

    “每一棵要被砍伐的树都是极为神圣的,仪式简朴而庄重,那里的人世代传承,山上的树木却依然郁郁葱葱,环境优美~他们生活简单,精神却无比富足。”

    唐霜:“这是一种精神,匠人精神。”

    魏大群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对,这就是匠人精神,我们搞文字工作的,也是匠人,也要有这种精神,不为外物所扰,坚守本心。”

    唐霜觉得魏大群说这话别有深意,但一时没有细想。

    魏大群见唐霜若有所思,笑着指了指书房的沙发,说道:“坐下,我说这些你应该不感兴趣,不说了不说了,聊点别的。”

    唐霜:“哪里会,我对您的故事很感兴趣,您刚才讲到的启蒙老师还没有说呢。”

    魏大群笑着说道:“你想听,那就讲讲。”

    唐霜说:“他身上也有一种匠人精神。”

    魏大群没有接话,而是说道:“我七八岁的时候还没上过学,像我这样的孩子很多,于是我的老师就充当起了义务教师,每天在村子里教我们识字。”

    “后来有一天,老师突然说以后让我来帮他给大家读信、写信。”

    “于是我就成了老师的接班人,成为村子里的小先生,我那时候为了不让大家小瞧了,天天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现在想想,别提多好笑。”剑沉黄海的与萌娃的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