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言情小说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在线阅读 - 第101章 贞烈情结

第101章 贞烈情结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老道长、三叔、凌轩和我,在松谷草堂的后院侧厅里聊起明代的医卜相巫之术,老道长说,明代是医卜并设,两者处于同等地位;明代的好医生,可遇不可求。

    当我听到老道长说,明代的中医,对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并不执行,一般多采用切脉,当病人是贵人或妇女时,望、闻更用不上了,单凭问、切就断症。

    我就说:病了还在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老道长说:

    瑶瑶,凌轩当你宝贝,到处捧着走,如把你装扮成男孩,可以避免闲言杂语。

    明代把妇女的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将贞操的观念,宣扬到了极致。

    明代曾有女子被陌生男子拉了一下手,就要断臂;女子的身体某部位受伤,也不肯露出来给医生看,最终贻误病情而死亡。

    有一年某地发大洪水,有两姐妹被水围困,看到有男子裸身来救,她们怕自己被该男子触碰,就立即先跳水自尽。

    我摇了摇头说:唉!生命都没有了,其他各种,毛之焉附?

    当然,以我这个现代的女性思想,去适应一个古老封建社会的制度,还是需要时间的。

    我在现代时,跟着大学游教授,即穿越回明代的老道长,做关于明代历史的课题时,曾做过关于明代妇女的资料收集。

    儒家经典礼法,认为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汉代女性的贞洁观,被进一步系统化整理,增加了要求妇女要从一而终。

    不过,汉代的妇女并不遵行,丧偶再嫁是很平常的事。

    那些道学先生再三鼓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政府也开始对节妇烈女进行褒奖,这时,还是少有人响应跟随。

    唐代,丧偶再嫁经常发生。据史料,唐代的公主寡居再嫁,就有二十余人,民间更不受管制了。

    宋代理学兴起后,举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旗帜,要求妇女从一而终,还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道学家们除了继续坚持前朝代的一系列贞洁观,更增加了对寡妇贞洁的限制,不但反对寡妇改嫁,更反对男人娶寡妇。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更大力提倡节妇烈女,除了精神上的引导,还许以物质奖励:“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wap..OrG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寡妇三十岁前死了丈夫,五十岁前不改嫁,则旌表门闾。

    最令人关心的是最后那句:除免本家差役。

    就是讲,一个家族中,只要出了一个寡妇,然后族人严防死守,让她守节,等她熬到五十岁规定年限不改嫁,评上节妇,那么除了可以光耀宗族,还有就是整个家族都因此免除官府差役!

    这简直就是牺牲一个、管住一个,利好全家。

    明代很多妇女结婚的年龄很早,女子十四岁就可以结婚了,有些女子守寡时,还不到二十岁。

    江苏泰州就有一个例子,朱氏十九岁丧夫,靠纺织抚养儿子、供养公婆,到了五十岁,官府旌其“贞节”。

    古代的节妇烈女,终其一生,隐忍压抑,只为得到别人的认同。

    明代的节妇烈女,有史料记载的,数量冠绝古今;明代留存到现代的节妇牌坊和贞节碑也有很多。

    明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严厉,还反映在“处女情结”上。

    明代皇宫有专业的处女鉴定师,称为“稳婆”,帮助皇帝检查入宫女子的处女膜。

    在民间,订婚之后,按照惯例,也要检查女子是否为处子,由男方的女性亲属或媒婆查探。

    当然,这些都是婚前检查,最关键的是洞房花烛夜的“取喜”。

    民间对女子贞操看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新婚夫妻的“取喜”是件庄严的大事,只有新娘被证明是处女后,往后的婚姻才可能持续和幸福。

    “取喜”就是指为证明女子是处女,在新婚之夜,女方要准备一条被称为“喜帕”的白巾,初次房事时,染上“元红”,作为证明自己是处女的证据。

    第二天会有一个男方的女性亲戚或是媒人,前来探访查看证据,新娘被证明是处女后,该人要将消息奔走相告,听到的人就前来贺喜新郎,新郞则给予报喜人和贺喜人赏钱。

    新郎还要派人敲锣打鼓地去女方家,送上书有“闺门有训,淑女可亲”的报喜帖子。

    至于“取喜”成功的白巾,则被男方骄傲地加以展示。

    如果白巾无元红,男方可以退婚、追回彩礼,女方家人只得对坐愁叹,将此视为奇耻大辱。

    白巾无元红,男方就无法挂出展示,那些亲朋好友,也不敢登门拜访,怕再引起主人家的烦恼。

    曾看过一个关于明代“取喜”的小故事。

    一个女子出嫁时已非处子之身,当然焦虑。

    其母亲教她抓了一只大雄鸡,针刺鸡冠,滴血巾上,再将巾藏在身上,头两夜不与丈夫同房,到第三夜,先将丈夫灌醉后再同行房事。

    女子依计,谁知被丈夫识穿。

    男子即时对女子拳打脚踢,后将女子陪嫁的东西尽数清出打包;等到五更天,就反绑女子的手,男子拿着棍子,走一步打一下,一直把她打回娘家。

    女子母亲试图为女儿解释,也被男子抠打倒地,后来当地士绅出面调解,女方承认了错误,男方成功休妻。

    那些自小好动的女孩子,骑马秋千等等,不小心弄破了处女膜的,则日后有可能面临夫家休妻的命运。

    明代民间对“处女”的看重,连青楼也是如此。

    妓女第一次接客,自然高价,接客之后,也有验红的过程,称为“梳笼”。

    嫖客对“梳笼”也十分看重,会有一个庆祝的礼节程序,嫖客会因证明了该女子是处女,而奖励钱财给那个妓女。

    这样的连翻效应,让青楼女子为得到更多的钱财,伪仿“处子”骗取嫖客钱财,这在青楼十分普遍。

    明代吕坤就曾指出:严于妇人之守贞,而疏于男子之纵欲,是圣人之偏。

    男权社会,一边高喊着女子要守德,结婚前必须保持处子之身;而男子却可以纵情声色,这就是提倡”水不厌清,女不厌洁“的假道学家们的惺惺作态。

    不过,明代还有许多民间妇女不甘作砧板上肉,任人宰割的,她们敢于追求真爱,纵情肉体感受,她们的故事,很多被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收录在他的作品里,流传后世。

    其实不要说在古代了,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着“处女情结”。

    举个例说吧!

    广东婚宴上必定有一道吃烧猪的习俗,就是“处女情结”的一个传统陋习的遗传痕迹。

    俞溥臣在《筠廊笔记》中提及:

    广州婚礼,新妇结婚后三日返父母家,男家以烧猪随行,其猪数之多寡,视夫家之丰;若无之,则妇为不贞矣!

    因其皮色金红,被当地民间视为吉祥之兆。

    若三朝回门有烧猪,象征新娘为黄花女;若回门礼中没有,则说明姑娘不贞。

    故民间以“吃烧猪末”?作为姑娘是否贞洁的代词。

    只不过,现代人简略,把三朝回门,携带烧猪,演变成婚礼宴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

    即使放在现代,有“处女情结”的男性,还是有很多,曾有一个不记名的调查,被访问的男性高达85.82%,承认自己对女性有“处女情结”。

    现代心理学上究其原因,“处女情结”、贞操意识,其实是男性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而作出的一种心理防卫措施。

    血统的纯正,才能保证家财传承不落旁人之手。

    而作为传宗接代载体的女性,则需要负担血统纯正的重任。

    同理,不希望寡妇改嫁的,一是为了让寡妇安心在家养大孩子,继续供养公婆;二者则也是为了家财不落旁人之手。

    说到底,一切都是从夫家的利益出发,而女性的权益被无限扼制。

    男性的“处女情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反映在占有女性的第一次上。

    男性将对女性的心理征服,表现在“处女情结”;但是男性不知道的是,女性其实对男性也有“处男情结”,据不记名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近39.9%的女性表示自己更愿意接受处男。

    只不过,女性处于弱势,这个意愿被男性选择性忽略。

    无论“处女情结”,还是“处男情结”,其实都是一种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情感洁癖,将对方物化,想完完全全地占有对方、控制对方,是一种价值观扭曲以及极为自私的行为。风疏竹的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