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都市小说 - 玲珑月在线阅读 - 舞台

舞台

    在后来许多艺人的回忆里,这次首演有太多太多难忘的事情,要说可以说一整天,每一件都是可以端坐开讲、令听众肃然起敬的。但对于金求岳而言,这天的情形居然跟结婚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六点钟就起床,洗了个澡,和露生各自换上一周前就挑选好的礼服。两人在熹微晨光里,对了一遍今天需要准备的发言,又看这个带了没有、那个带了没有。七点钟集合吃了个早饭,然后“新郎”和“新娘”就不见面了。

    汽车把他们带去两个地方,露生先去剧院,求岳前往记者会现场,会同驻美使馆的人员进行采访的工作。求岳今日是难得的隆重,上辈子吊儿郎当了二十多年,竟是从未这么齐整地穿过燕尾服。

    胡适见面就打量他笑道:“从前在北大跟你见过一面,那时候就觉得你是个衣服架子,人群里最是引人注目——一转眼十年了!”

    中方带团的不是顾维钧,这让金总有点意外,明明谈判的时候顾大使还在美国——再一想情理之中,金总心道要论外交舌辩,当然是顾大使牛批,但要论艺术修养、文化推广,顾大使可就得往后稍稍了,毕竟人家胡适文化名人嘛。

    只是一听胡先生跟他谈交情,仿佛跟过去的金大少还认识的样子,金总不免有点心虚,藏着忸怩道:“是是,时间过得好快鸭。”

    胡先生春风一笑,抬手请他先行:“多年前的旧事,那时你也年轻,不记得是正常的。其实这次你们来美国,蒋夫人本是约了我来做剧本的翻译,因那几天忙,未得分|身,原本十分抱憾——到底我们还是很有缘分。”天气太热,两人脸上都挂出薄汗,胡适拿手帕擦着汗道:“待会的采访都很简单,今天你我的任务,主要就是陪伴总统,为他做个翻译、讲讲剧情。这方面你更熟悉,如果有讲解不通的地方,我再为你补缀。”

    求岳也拿手揩汗:“我只是没想到,晚上的演出居然要从早上就开始折腾,这比结婚还累啊!”

    “你没有结过婚,又知道结婚累了?”胡适打趣他,“国事活动,历来如此,若是太简略了,那么反而显得两国都不够郑重。”

    “我是担心总统他老人家吃不消,看来政治家没点体力是不行的,就这吃吃玩玩没什么压力的活动,整一次我还行,总统天天整,换我我要怕的。”

    胡先生不禁大笑出声:“你怎么越活越年轻?怪不得大家都说你脾气像小孩儿,总想别人不会想的事!”

    求岳笑道:“您怕我等下瞎讲话,是吧。”

    “这却不至于。大凡性情天然的人,紧要事情上都有一点就通的灵性。况且总统下午才来。”胡适笑道:“今天不是什么剑拔弩张的场合,美国人在民主平等这些事上,到底还是先驱,误会既已解开,又有总统那番话在,你也不必担心他们再生风波——总之大家和气就好。”

    “”

    金总觉得这老哥怎么有点儿精美倾向?瞧你把美国吹的!又不记得他们怎么走私白银跟我们落井下石了是吧,要不是你老弟我拳头铁,今天哪有好脸色给你看。

    不过翻过来想想,落后的向往先进的,专|制的向往民主的,也都是时代使然。蒋光头和美国财阀们大哥别笑二哥,各自都有槽点。金总不欲在这个时候跟胡先生辩论灯塔的真假,心思放在正事上,他暗暗祈祷待会的记者会不要闹什么幺蛾子。

    顺顺溜溜地走完过场吧亲们!这大热天的。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金总难得小人之心,不料记者们居然君子之腹。采访和招待都是笑眯眯地搞完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下午的采访又是集体拉去草坪上,热,还蚊子多,罗斯福可能是对谈话气温有什么特殊癖好吧,冬天烧炉子夏天烤太阳的。又或许是拜总统这一通折腾,所有记者都没心思多捯饬花招,毕竟采访你要去日头下面蹲着,照完了才能回太阳伞里乘凉。

    大家谁也别亏待自己,圣意都摆在那了还不懂吗?叫你少晒太阳少说话,多喝可乐多划水。

    总而言之,一天的时间就在香槟和可乐的气泡里飞快地过去,转眼已经是夕阳西下。成群的车队按着序列一班一班地开出记者会的场地。他们要开往赫伯斯特剧院。

    满城华灯照亮了这座古典式样的白色剧院。

    求岳从车窗里遥看灿烂的晚霞,觉得它很熟悉,那时和露生从宝华山上下来,情景仿佛,后来和石瑛去句容野钓,回来的绯云也很相似。人世间的种种就像天地间的一出戏,是天与地藏着的烟火心事,日落不是道别,是揭幕。

    演出要开幕了。

    且说露生这头也是忙了一整天,上午配合着检查了所有演出的道具,确保对演员和总统都安全无虞——其实已经检查了四五遍,这一遍却是不能省的。好在午后诸事皆毕,大家吹着风扇,饱饱地休息了半天。日落时接了通知,各自装扮起来。

    于是剧院后台一忽儿变得很像盛遗楼的后院,也像天蟾舞台的化妆间、又或者是崇林社的后场——翻开的衣箱子,随手搭放的家伙,胭脂、水粉、油彩,满桌子都是,亲切的琳琅满目。

    这情景是能让伶人们忘却紧张和疲惫的,他们能在高一声低一声的胡琴和笛子里,细辨出听戏人飒踏的脚步,这方是真正的前奏,比锣鼓丝弦更添一重。中国戏的后场儿永远是这么热热闹闹,没一个人不伸两下筋骨、没一个人口里不哼两声——你看这和鲜花店往包扎好的鲜花上撒露水是多么相似,也和珠宝店用天鹅绒擦一擦戒指多么相似,他们的身段和声音就是人间的鲜花和宝石,挑帘子前的这一刻,花要带露、玉要完璧。

    徐凌云从前面跑回来,扬声道:“快了、快了,诸位预备齐了?外头讲话了。”

    他们听见麦克风调试的电音,一阵掌声,然后是漫长的讲话。因为是英文,谁也听不懂,但这些日子听人说洋文多了,都稍通一二。俞振飞笑道:“我来给你们翻译,‘采纳’是中国,‘阿美利坚’是美国,“坑鬼条儿来婶子”是‘祝贺祝贺’。”

    众人哄然大笑,几乎拿不住笔,又道:“可见繁文缛节这种事,哪是中国才有?美国官老爷讲话,也是这样没完没了的。”且问露生:“你是见过总统的,这个讲话的是他还是别人?”

    露生扶着耳朵辨道:“不大像他,他是有年纪的人了。这人洋文一板一眼的,不像外国人,倒像咱们中国人。”其实外面是胡适在致辞。

    沈月泉道:“各位收收心,咱们俱不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人,周先生、俞公子,万人空巷的场面也都见过了,玩闹归玩闹,手上功夫别松,且都起来活活筋骨,别叫这些不通文雅的蛮人小看。”

    大家称是,装扮好的就都起来递一递把式。唯周信芳第一个出场,与沈月泉坐在一处,两人喝一壶淡茶润气。忽然又有人推门进来,大家回头一看,都起身相迎:“金大少怎么来了?”

    求岳擦擦脸上的汗,笑道:“我来看看你们。”

    他是趁着讲话的缝隙溜进来的——原本陪着罗斯福坐,应该乖顺如鸡,然而金总一见舞台这熟悉的出将入相,不免又想起得月台那天的良宵好戏,顿时盼着快点让露生上场。新郎官的心情都冒出来了,屁股在椅子上就坐不住。

    总统看他辗转来回,问他:“你要去洗手间?”

    金总诚实道:“我想去后台看一眼”

    “去监督吗?”

    “呃不是,就是想看看。”金总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想露生了。

    总统莞尔一笑,摆摆手叫他去,又调侃道:“快点回来,我需要你的说明。”

    “回来回来,肯定回来!”

    两边官员都颇觉好笑,大闹华尔街的helonking和组织演出的helonking像两个人,前者阴险狡猾,后者像个憨批。美国是缺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个成语,它简直是给金求岳同志量身打造的。

    这么一搅和,气氛倒也不似先前郑重了,交头接耳地,他们谈论起舞台两边的银幕,这是以前的京剧表演没有的,歌剧和百老汇的表演,也不大见过这样的布置。

    金总一溜烟地窜进后台,后台是另外一番景象,热闹得像过节。见到求岳,都起身问好。求岳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在角落里找着了露生——原来在跟徐凌云递出手。两人都把下摆束着,接抛一套短剑。

    露生见他,倍感惊喜:“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紧张不紧张。”

    求岳自觉这话放屁,他在暖热的灯光里端详露生的脸,妆很浓,衣服的颜色也太艳丽,想象不出上台之后会是什么样,但露生这样打扮就是好看,不是衣服好看、也不是人好看,是这种浓妆艳抹的状态好看,浓妆艳抹在这一刻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对舞台劳动的一种具象的形容,浓是用心、艳是成果,和武士们闪亮的银铠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他目不转睛地看露生,口里道:“怕你们一天下来,还没唱戏就累坏了,”

    “并没有累着,都这时候了,谁还临阵磨枪?上午陪大人们检查了道具,下午就都歇着了。”

    “又检查?他们不嫌烦啊。”

    “查一查也是好的,横竖上台前我们自己也要理一遭,有他们帮手,倒便宜。”露生见他定定地只是看自己,不觉有些害羞,别过脸笑道:“你从总统身边逃席,来了,又只说这些呆话——”

    求岳憨笑:“你这眉毛怎么好像歪了。”

    “歪了么?!”

    “有一点儿。”

    露生连忙跑到镜子前头,端详片刻:“没有歪呀给你说得我疑疑惑惑的,怎么好像歪、又好像不歪?”探身问承月:“月儿,你瞧我眉毛画偏了没?”

    承月提着水袖过来,瞥一眼金大少:“我瞧不出。”

    露生气得骂道:“你是个饭桶。”

    众人闻言都笑,又都看白老板的眉毛到底对不对,这个说“似乎是斜了那么一丢丢,上了场子谁在乎这个?”那个说“柳叶眉就是这么着呀,我看没毛病。”七嘴八舌,各自评论。

    求岳在旁边小声地建议:“要不我给你重画一个?”

    “你来画?”

    “呃那什么,你自己画也行。”

    露生看他期期艾艾的样子,忍不住一笑,把笔拍在他手里:“画吧!可别画错了!”擦去半边、仰起脸来。求岳道:“你闭眼。”露生道:“闭眼怎么画?那不是一个高一个低了吗?”求岳又进入知识盲区,“哦”了一声,恍然大悟:“那你别动,我画了啊——”

    蘸了油彩的笔锋,柔软地在眉端停了一瞬,有一点像亲吻。

    偏外头有人拿英语喊:“金先生!请您回去!第一排的席位不能空缺!”

    求岳急得顾头不顾腚,前面屏气凝神、在眉头上用功了一万年,怎么眉毛这么难画啊跟想象的不一样啊化妆的是不是人均大画家啊?后面被迫果断,他妈的不就是一条横线吗——好的横过去拉闸完事!

    画完看看,还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他把笔戳在露生手里,答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忽然小跑回来,端着露生的脸,又看一遍,由衷地说:“我的宝贝真好看。”

    说完他就跑了。

    什么叫王八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冲进来搅屎,然后跑了,这就叫王八蛋!

    露生见他出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笑——对着镜子看看,果然还是画歪了。自己画的是向下去的,求岳的眉毛是往上的。笑了一会儿,拿毛巾把自己的那边擦了,画成和求岳一样的——仿佛更英气些。

    而锣鼓班子已经就位了,琴师和笛师们也起身了。

    金总跑回席位的时候,演出将将开场。

    胡适已在总统另一侧坐下,台上正是一列一列的宫女和朝臣在走场子,一通锣鼓,麒麟童扮着越王上场。胡先生口角春风:“这也是中国现今非常有名的表演家,周信芳,帝王、忠臣、以及各种成年男子,都是他很擅长的领域。”

    麒麟童蟒袍金冠,威严肃穆,只见他行到台中亮相,洪声唱道:

    圣禹开基,神工留迹,千年王业犹存。宿承茆土,吴越隔江分。运值春秋季世,天王远、政令纷纭,看邻境、干戈正起,东海泣波臣。

    缥缈孤城海上居,萧条霸业继无余。夙传宛委山中瑞,犹佩当年金简书。西阪楚、北连吴。雄心未远竟何如。他年匡济尊周室,始信东南有丈夫!

    接着便是念白,自明身份。胡适又向总统低声讲解:“这是越国的国王,他们和隔壁的吴国关系不好,一直打仗。吴国强、越国弱,所以越国国王在寻求有能力的大臣,想听取他们的意见。”

    总统笑笑,指着墙上的幕布道:“我能看明白。”

    原来两边的银幕上投影着说明,这正是台上越王的主意——既然资金充足,不妨调设两台露天电影机。在剧场两边的墙上挂起白幕,把翻译后的英文说明放映出来。

    效果拔群。

    总统津津有味:“这位国王是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者。”

    你不愧是政治家,看个戏都要抱团。

    故事就这样展开来——越王在宫中小宴,吴越世仇,他询问大臣范蠡,有没有好的计策,能够一举打破越国现在的窘境呢?

    范蠡回答,这件事不能急进、只能缓图,微臣正慢慢地为陛下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

    越王拈须颔首,叹息道:虽春和景融、边烽稍熄,但弱难御强,若不早定计谋,只怕终被强梁侵侮!

    求岳看过麒麟童的戏,王亚樵也喜欢看,他们当年在天蟾舞台听过他唱的鹿台恨,那时他扮演比干,面目举止中便带一种刚烈耿直的性气;麒麟童也唱过浣纱记,从前是扮演里面的伍子胥,自然也是忠肝义胆、忍辱负重的类型,求岳以为这些角色,都是有点周先生自己的性格投射在里面——不想他演勾践,也能如此传神。

    勾践应该是什么样?你要问文盲的金同学,金同学是铁答不上来的,但完璧的表演之所以被称许为完璧,那就是它能让你初见便知这一定是最佳的诠释。麒麟童刻意地没有完全挺直腰板,而是微微地伛偻,腰身伛偻但脖颈挺直,他用身段来诠释这个复国之君卧薪尝胆的性格。加之他那苍凉遒劲的唱腔,从容沉稳的帝王气度,若是国内开演,此时必有人高呼喝彩。

    ——可是剧院里静悄悄的。

    求岳觉得这不正常,太静了,不像是个看戏的场面。他上辈子的妈是个典型的附庸风雅,逢年过节,喜欢带着儿子去国外看看表演(主要是发朋友圈,赢取一排“王总高雅”的点赞),悉尼歌剧院和旧金山歌剧院,老妈也都抓着他去过。“上流社会”看表演的情形,求岳经历过,所以知道他们其实没这么安静,礼仪这种东西在权贵阶层总是被保存得很好,他不信八十年前的观众会因为更有礼貌而静得像群死鸡。

    他看看罗斯福,总统神色如常,保持着兴致勃勃的状态,他又看其他的观众,太黑了,看不清他们脸上的表情——而直到目前为止,金总简直像个摆设的花瓶,一句帮忙的解说都没有,全程是胡适在carry。

    要是传到蒋光头耳中,光头必要骂:“娘希匹,闹事的时候一套又一套,这时候像个木头!”

    但凡动动脑子都不该叫金总来当解说好吧。

    不叫他解说,倒不是因为他文盲,而是“关心则乱”四个字的缘故。金求岳根本分不出心思去给罗斯福当解说员,在别人看来这是一场演出,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攻城略地的战场。黛玉兽只能胜、不能败,但他到底能不能赢,求岳心里根本没底。

    他看过露生的排练,然而这个“看过”就跟视频手工教程差不多,加亿点点细节。露生哪有时间让他通观全貌?他看到的都是这样或那样的片段。

    所以临到昨天夜里他还在担心,担心昆曲对不上这些美国傻子的胃口,京剧好歹还有个热闹可言,昆曲咿咿呀呀的,怎么办?

    你看现在不就是吗?麒麟童唱的这么好了,就连粗通皮毛的金总都知道他厉害,操蛋的是这里的观众其实连皮毛都不通!

    观众冷漠的反应着实不是一个好信号,无论搞多大事都不紧张的金总,头一次如坐针毡,紧张得想哭。

    其时台上范蠡正唱:“柳舒花放、春和景明,暂解印绶、改换衣裳,潜游田野。”

    他以游春的步伐退场,灯光暗了,序幕结束了。

    短暂的寂静之后,轻轻地响起一声脆笛,舞台上起了干冰的烟雾。

    台下的人们发现幕布换了——像天也像水的的柔和的碧色,隐隐地画着青山,随之而来的是轻快的笛声,起初如空山幽响,断续一声,渐渐地便如鸟雀争春,使人感觉到这是远离宫廷的乡野之中。

    云霞一般的烟雾散去,舞台深处现出一个娇小的身影。

    徐徐向台前行来,她渐渐地近了,缓缓明朗起来的灯光把她的身形勾勒得清晰,连她头上的小花、绣鞋上的绒球,都看得清了,就在这一瞬间,求岳心中暗呼一句“绝了!”

    而观众们不由自主地睁大了眼睛——这和他们想象得完全不一样。

    平心而论,要让当时在场的任何一个观众去设计这场演出,绝大多数人会想,为国家献演的,一定是一场大戏。那么它的女主角,也应该是派头十足,有神明或女王的气势。

    不能怪他们要这样想,因为过去访美的中国戏剧,女主角一向以端庄、优美,珠翠琳琅的形象出现。就连这次演出的宣传也是如此这般地染足了劲头,你看外面那些迎风飘荡的彩旗、橱窗里张贴的海报——所有人都以为会是天女散花那样广袖长衣的仙女,不料却是这样一个轻罗短打的俏丽姑娘,一身青衣,从水墨画就的山水里来。

    她是倒着走出来的,摇摇摆摆,还有一点蹦蹦跳跳,不知怎么好像就在这个舞台上长大似的丝毫不见局促,又或者,这舞台其实就是她的家,是近在眼前的越国水乡。观众们从她顾盼的背影里,看到盛开的桃杏、又看到早啼的春莺,这些都吸引小姑娘的注意力,所以她那翘首乱看的散漫样子让人意会了。

    这时候莺鸣似的短笛也响起来了,轻轻地,还伴着鼓点,像细雨打在花瓣和罗衣上的轻柔、也像浣纱溪入太湖里的涟漪,姑娘倒行至台中,仍不肯回头以面目示人,她是出来玩乐的,笛声化作的鸟儿她要追、鼓声化作的蝶儿她也要扑,笛和鼓以精灵的姿态围绕她身边戏耍,她轻灵的身段在舞台上飞舞。不知是惹怒了哪只暴躁的野雀,一阵吱吱哇哇的扑打,少女躲闪不及,掉过身来——亮相了。

    像春山烂漫的野花,她向人们粲然一笑。

    台下的观众们都甚良好教养,不会起哄,也没有国内“碰头采”的认知,只是这个亮相确实俏到他们心里去了。和想象中可爱的东方少女一模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还有这个年纪十足十的天真稚纯——因此不约而同地,低低的赞叹像暗流在剧院里翻腾了一瞬。

    他们也才看清,这少女手里擎着一把宝剑。

    她娇憨地伸了个懒腰,随手舞出一个剑花——没有舞好,剑从手里飞脱出来——可是很巧妙地,微一探身,那把剑又听话地回到她手里。观众有些想笑,其实知道这是设计好的,但这个精巧的功夫确实值得以会心一笑来称赞。

    姑娘好像听见台下的暗笑,颇觉没面子,娇媚地横过一眼,再挽一个剑花,这次可就大拉闸,这剑有心跟她过不去,人向前而剑向后,再一次地甩脱出手,剑当啷一声掉在台上!

    观众们错愕了,这是演砸了吗?

    小姑娘尴尬地摸摸头上的花儿,生气地走回来,左转两圈儿、右转两圈儿,不免恼羞成怒,跺着小脚把剑踩了一遍——宝剑是有格的,踩这头、那头便翘起来,踩那头、这头又翘起来,她愈踩愈用力,滑稽中藏着些巧妙的手段,逐渐脚尖上着力,微微一踢,剑随脚尖飞起,这一次稳稳地被她夺在手里,横身飞燕般一个探子——好漂亮的剑花!

    一剑破空,前排的观众甚至听到了剑啸。

    罗斯福忍不住极轻声地向求岳道:“纯熟的技巧,他表演得太好了。”

    然而金总完全没搭理,金总内心在高潮,金总心说这就算好?!马上还有更好的——围观过的排练选段此刻终于在他心里组合起来了,他明白露生要怎么演了,那一段精心练就的剑舞就要来了!

    它是第一次面世,但有幸观演过排练的人已经在心里将它定义为“名段”,它是毫无疑问的名段——露生在排演这一段的时候,专程请教了梅兰芳,梅兰芳道:“剑舞的名段,一个是虞姬辞霸王,一个是百花公主赠宝剑,但这两个都跟你要表现的东西不合式。虞姬重情绪,功夫上都要省略,因为人家看的是你一个悲情,不是你手头花哨功夫;百花公主呢,要俏式,还得有点儿闺阁风度,不能失了公主身份。”

    露生点头:“越女跟这两个刀马旦都有区别,她这个剑上功夫是看点,一定要飘逸,要舞得锐气,舞出神乎其技的效果来。”

    这是内行人请教内行人,不谈做工也不谈套路,完全是谈意境。

    剧场里仍是寂静,而这一次的寂静不同于之前,它源自观众们情不自禁的屏息凝神。越女开始舞剑,她的动作极缓,但是行云流水,你能从那曼妙的身段中感受到风的流动、水的流动,她从玩耍的心境里沉静下来,循序渐进地从冥思的缓慢到纯熟的畅快,无琴无唱,纯以鼓点和笛声为她合拍。求岳心中立时涌出四个字——卧虎藏龙!

    这不就是李安那段名场面的打戏吗?!

    他这是倒因为果,戏剧里用笛鼓来渲染舞蹈的张力,这是个传统,譬如“刺虎”、“三岔口”,都是半句不唱,以武夺人,后世电影又加以借鉴罢了。可是哪怕是后世的奥斯卡,谁又能再回到八十年前,找到这么深功夫的鼓笛?又从哪里寻这么一个绝代佳人,意气风发、正当年龄?

    笛声高亢起来,不同于俞振飞的清亮,这笛声苍凉遒劲,极富侠气,正是沈月泉吹奏的苦竹笛,因为年迈、时而一声断续,宛如剑鸣,凌人剑气都从这一声断续中来,烟山雾水也从这一声断续中来——正像水墨画里的焦笔。

    麒麟童在台边道:“凌云上了。”

    徐凌云轻一点头,两人隐于幕后,但见一朵绢花腾空飞出。绢花被剑轻轻接住,转身旋又抛向空中,越女当空一刺——好利剑锋!登时将花斩作两半,麒麟童轻喝一声:“好功夫!”将手一挥,两旁龙套都把预备好的绢花用力抛洒,空中拂过剑锋,都作两瓣飞洛。

    观众不觉倒抽凉气,此时方知剑是真的!

    这样看来他前面的表演多么危险?但又多么从容!它教人于危险中品出这段剑舞里极度的自信和专注,孔雀一般华丽的炫技,在旁人演来或许是稍嫌花哨油腻,而危险赋予了它惊心动魄的美,那张纯真的面孔又令人感受到奇异的、精灵一般的纯净。

    而越女越舞越急,鼓点也应声而急,刀光剑影之中还蕴着缭乱春光的繁华绚丽,说不出的炫目夺人。剑光所及、鼓声无不合节,顾盼所至、笛声细摹余韵——真正是香生绛雪、寒生翠袖,明光生剑、宝光生眸。求岳顾不得罗斯福还在旁边,情不自禁大吼一声:“好!”

    这一声中文喝彩响彻全场,把憋在台下的绅士淑女们全提醒了,他们一下子意会了这是中国戏剧的观赏方式,半天想鼓掌不知道能不能鼓、想bravo不知道能不能vo,直如吃了美食不能咂嘴,忽然听旁边有人爽直地打嗝,全都放开了跟着鼓掌喝彩,剧院内登时彩声如潮。

    就在这雷动的掌声里,越女干净利落地收势亮相。

    因为按捺了太久,因此它长久不绝。

    观众们惊讶于这直白的一段剑舞,也心领神会于这一段无言的舞蹈。未有如此心旷神怡又惊心动魄的观赏体验,说是戏剧、它又极险,说是杂技,它又极美,无需台词或唱段,落英缤纷中少女的英气和娇憨都做足了!

    越女亮相不动,待观众喝彩完毕,归剑入鞘,行了一礼,然而一言不发,正像小孩子表演完拿手的把戏,向台下翘首企盼。灯光映着她的脸,照亮了她额发上晶莹的汗珠,以及起伏的胸脯,难以言喻的光彩照人————于是再一次地掌声响彻全场。

    这次姑娘满意了,抿嘴儿一笑,姗姗行至台口,科道:“咱家越女,生长若耶溪畔、苎萝村中,不善别个,自小儿会些剑法,还有花容月貌最可夸——”

    说到此处,她往台下娇视。

    观众们循着翻译哄笑,纷纷鼓掌,给漂亮姑娘排面!总统也在底下乐得咧嘴。

    越女高兴道:“正是天见我闭月、地见我羞花,剑法么,你问我同谁学的?我跟山里猴儿学的——”

    绅士淑女俱忍不住了,笑得前仰后合。刚才就觉得她娇憨,没想到是真憨——大言不惭地把自己夸了一遍,你是在演戏么?你是在耍猴,真不愧剑法跟猴儿学的。偏生她清丽非常、娇俏非常,不怕美人蝉娟此豸,最怕美人傻中带俏。

    是的,这一晚在座的观众,并没有哪一个是买票入席——为了保障总统的安全,也是出于礼仪,来的自然都是各界要员。他们心里怀着警惕,也怀着不满。越王那“弱难御强、恐被侵侮”的台词,更让他们品出了一点象征性的、危险的气息。

    他们担心今晚的表演会变成一场中国人的耀武扬威,不想来的竟是这么一个傻白甜。

    警惕的心是再也警惕不起来了——什么嘛,前面不过是塑造气氛罢了,这其实是一个美女加搞笑的滑稽戏呀!但考虑到扮演这个少女的,其实是个成年男子,加上他神乎其技的剑术舞蹈,令人大呼过瘾,当然可以算作是顶级的表演!它作为两国和睦的纪念献演,虽然意外了些,但细想确实合乎分寸。

    到这一刻为止,剧场内的气氛终于破冰,因着笑声和掌声,空气变得融洽起来。

    一群青年拥上台来,他们是越女的同乡,和她年纪相仿,正是年少爱玩的时候。年轻的男子们围着漂亮的姑娘,纷纷地打趣搭讪,越女一个也不睬:“你等文不成、武不就,哪一个配与我说话?”

    青年们便不肯示弱,一窝蜂地哄笑道,好好好,我们不配!又不是天下第一美,你不和我们玩,我们找别人玩去!

    越女着急了,跺着脚唤:“都回来!都回来!”她越急青年们反更要逗她取笑。

    观众们怎能不知她的心思?她既瞧不起这些追求者,又说不出自己能比他们强到哪儿去,且又很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这种爱出风头的小姑娘其实是有一点蠢,即便蠢,也让人没法儿讨厌,因为她实在很可爱!

    更何况,青春貌美,怎么能怪她爱出风头嘛。

    这时有人自左方登台——熟悉的老朋友又来了,正是序幕里退场的范蠡,这帅哥游了半天的春,游到越女的村里来了。他一来,观众便发笑,因为姑娘的眼睛立刻黏在他身上。越女忙不迭地甩开那一群追求者,难得地露出害羞的神情,她怯生生地追过去。

    范蠡一脸的招架不住,看来是没少被她缠——这是小生与小旦常有的诙谐戏,男子年龄稍长、稳重儒雅,少女则活泼热烈,藏不住的一脸仰慕,又要他教自己读书,又问他为什么许久不来。

    俞振飞的扮相不消说,自然俊美轩昂,配着越女清纯可爱,是很甜的一对儿。

    而范蠡轻叹一声,背科道:“少年儿女不知愁也,仍是嬉笑玩乐。”又唱:农务村村急,溪流处处斜,迤逦入烟霞,景堪夸。肇峦如画、拚把春衣沽酒,沈醉在山家。唱一声水红花也啰,偶尔闲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我仔细想将起来,贫贱虽同草芥,富贵终是浮云。受祸者未必非福,得福者未必非祸。与时消息、随世变迁,都是一场春梦也!

    这意思就是帅哥妥协了,对观众讲了一些“福祸相依”的大道理,自己说服自己,干脆就叫越女带路,放下国事,在苎萝村里散心。

    但孤男寡女,单独相处略显不妥,所以大家一起前行。

    踏过青山、行过小溪,一路上仍是青年与少女们插科打诨的时间,范蠡偶尔也对他们提些问题,考量他们的学问。不难发现,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说笑里,描述出的却是越王励精图治的意愿。他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须嫁,丈夫二十要取。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当然也少不了小姑娘的恋爱脑:“我今年十七还没嫁,我要有罪了!”

    观众们爆笑,而总统颇为认真地观看着。

    这一行青年男女结伴来到了若耶溪畔,其他人不过走马观花,而范蠡在这里停住了脚。

    他的脚步停了,其他男子的脚步也停了,随着他们的目光,另一个少女素衣持竿,袅娜而上,她令呆立一旁的越女黯然失色——这才是真正的绝世美女,在史书留下芳名的国花,而少年们喊出了她的名字:

    “西施!”

    求岳觉得很吃惊,姜承月然能把绝代佳人演绎得这样好,许多年后想起来,他发现那个柔弱捧心的西子,更像是别人眼里的露生。

    而在更多的观众看来,他们之所以能get西施比越女更美,并不是靠脸蛋来评价——脸上那么浓的妆能看出个鸡儿,他们完全是凭神态和气质。美人总是有特殊的气场,她们娉婷的身段、柔顺的神情,能令观众不由自主地认同她们的美丽。

    可达鸭虽然长得离国色天香很远,勤奋刻苦的精神却离露生很近,因此扮演西施居然并不掉链子,加上头面衣服打扮,自有一股出尘仙气,真正是脸蛋不够、衣服来凑。这凑却凑得恰到好处,描绘“芙蓉脂肉绿云鬟”的佳人,已是足够了。

    范蠡向西施揖了一礼:“小娘子万揖,可还记得下官否?”

    西施大有不胜之态,含羞带弱地回礼:“范大夫万福。”

    “今日还来浣纱?”

    “贱妾家贫,以此营生。”

    这两人郎情妾意的你问我答,旁边那一群瞬间变狗。剧场里没有提供西瓜,而观众们吃瓜的表情溢出屏幕——不是,这戏这么带劲的吗?这才几分钟,就开始lle了?!

    他们低头看看目录,名字是叫越女剑没错,主角肯定是越女。但他们不确定这把剑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的了,开场的时候,他们觉得这剑应该是女英雄的挂件,现在看情况,要变成情杀道具也不是不可能啊(划掉)。

    越女的脸已经绿了,而范绅士完全没有怜香惜玉的精神,柳梦梅似的在西施身边一个劲地打转,情景眼熟不?对,刚才越女也是这样围着他打转的!西施转向左边,范蠡到左边问:“上次与娘子说的话,娘子答应我么?”西施避而不答。

    范蠡还欲再问,西施就走到越女身侧,取轻纱一捧道:“妹妹,这是你前日托我染的纱来,都依你说,做个鲜亮颜色。你瞧瞧可还喜欢?”

    金总:“”这么婊里婊气的剧情我怎么之前没发现?西施好白莲啊。

    连观众都觉得尴尬,更多的是不满范蠡——你至少关心一下另一个啊,绅士的基本礼貌有没有啊?!

    他们真的觉得心疼了,因为都看出来越女想做新衣服,无非是要讨范蠡的喜欢,可范蠡的心在西施身上,偏偏西施又把这个秘密当着大家说出来。

    ——怎么能欺负我们的憨闺女!过分了!

    舞台上的灯忽然暗了,西施、范蠡并一干龙套都悄悄退场,只留越女一个,孤零零站在台上。这孤独是大家各自散去,夜静春山的伤心,又或许是描述她落在旁人背后的、欢腾里的寂寞。

    越女捧着新纱,负气地擦了擦眼泪。

    包厢里的几位贵妇老太都画十字——小可怜儿!

    在她们看来,西施或许更适合范蠡,她娴静、优雅,符合淑女的一切标准,若范蠡是她们的儿子,那自然也是选择西施这样温柔的闺秀来做妻子。可越女却让她们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少时,想起无忧无虑、在马背上大笑的豆蔻年华。

    人的一生说来千变万化,可归结起来却又多么相似!

    越女在模仿西施,模仿她捧心和走路的样子,也多么像当年笨拙的自己。

    昆曲的水磨腔调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也许世界上再没有哪一种唱腔,是比温婉哀愁的昆腔,更适合表达少女的幽怨。它那黏糯的水磨腔调,略带娇嗔的吴侬软语,都为勾起人们的惆怅而生;散漫的节拍、信口低吟的曼唱,也都为描画丝缕般的绮思而生。

    观众们静静地聆听,他们沉浸在遐思里,其实音乐原本就不需要翻译,它能传达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柔情。

    可是故事容不得他们遐思,越女的曼唱忽然被一阵嘹亮的号角打断,台上台下的人都吃惊,紧接着,大鼓像沉闷的雨点隐隐溅起,终于震天动地。一列丢盔卸甲的兵将夹杂着褴褛的难民,洪水一般冲向舞台。

    他们号叫着:“不好了!大王败了!大王败了!”

    “吴人攻进来了!”

    很多年后,有人在求岳那里看到了越女剑的英译稿,此人是享誉全球的商业片导演,看毕后他说:“为什么这部作品没有被搬上银幕?”

    “编剧很善于敲开观众的心扉,他知道怎样能让观众抛开已有的成见、立场,全身心地投入剧情里——这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此时此刻的赫伯斯特剧院,已经没有一个人会去联想吴越两国与中美之间的联系,因为他们站在越女身后,把她的故事当做自己的经历。

    和求岳一样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则已经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吴越交战,越国大败,越国向吴国求和,不仅献上了无数金银财宝,还为好色的吴王进献西施。

    消息传回了苎萝村,众人都是一片惶然。他们谈起被奴役的痛苦,谈起越王屈辱地为吴王充当马前卒,要不是献出西施,大王可能还被关押着不能回来!

    哎!可怜西施,泪水涟涟地登车而去,谁都看得出,她不情愿。听说,就是那个范大夫把她送去吴国的!

    这些话激怒了观众,当然也激怒了越女。越女拔剑而出,虽然拔剑而不知要去何处——无巧不巧,她在半路上遇见了范蠡。

    范蠡失魂落魄,正和越女撞个满怀,官帽都撞跌在地下。越女不见他犹可,见面勃然大怒,范蠡倒也挺有胆量,先问越女,你这是要去哪里?你去做什么?

    越女含泪怒道,我去哪里?我去救西施回来!凭什么你们这些昏君庸臣,要我们闺中女儿换取天下?若真要进献美女,你为什么又偏要西施去?你明知道她喜欢你,逆还装作喜欢她!不过是“卖俏行奸,认人做桃花墙外柯;假意多情,使人做翻云金酒筹。你——你——”

    观众们心里替小姑娘骂:“你个玩弄感情的臭渣男!废物点心,用女人卫国!”

    范蠡先前还只是垂头受骂,见她真的作势要去,奋力将她拦住,道,你小小年纪,不知国家大事,一味地莽撞,难道真去行刺?西施去了我也心痛,但实非我强她所难,是她自己要去——你可以骂我庸臣,但不该骂大王是昏君。吴国有历代传承的铸剑之方,兵甲坚锐无比,我越国难以取胜,因此大王忍辱负重,以求韬光养晦,这些事情你又怎么懂得?

    台上台下,谁信范蠡说辞?恨不得跟越女一起杀进吴宫——好在你越女妹妹谈恋爱憨、打架不憨!只见她单枪匹马,燕子般飞掠,两行龙套高举旗帜上场,对抱环台而走,演出越女孤身刺入吴王宫的情形,满台的旗帜动摇、杀声震天。于是又有二人上场,一个便是徐凌云,另一个是麒麟童的首徒高百岁,两人都做大将登场,一齐来战。越女越女单掣银光,遇人便斗,再一次地上演令人神夺的剑舞,这一次却是杀气与锐气迸出——浪漫主义的排场,好看!

    这于逻辑上是可笑的,但舞台上却是激爽,观众们的眼睛忙不过来,一面目不暇接地观赏华丽的武戏,一面还有部分爱操心的,担心演员那把锋利的真宝剑会失手伤人——真把心吊在嗓子眼上看。

    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她见到了西施。不料西施第一句话,居然是“范大夫可还安好?”

    越女急道,他负心薄幸,把你献给吴王,你怎么还问他好不好?

    西施摇摇头,“不是他要献我,是我决意要来。”

    越女:“”

    观众:“”

    舞台的月光里,西施向越女娓娓诉来——她和范蠡三年前就已相识,彼此都已许定终身,只是越国贫弱,大夫心系国事,约定三年为期,待国家安定,便就完婚。谁知吴越动荡,终不免于再起干戈,就像范蠡所说的那样,吴国披坚执锐,所向披靡,越国虽奋勇杀敌,

    因此西施毅然向越王请命,贡入吴宫,伺机盗取剑方。

    “正是因我钟情于他,所以他可托者,唯我一人。正是因他钟情于我,所以知我心肠,忍痛献我。”西施温柔道,“自助者天助之,自强者恒强。妾在这里,不过是缓兵之计,借那吴王好色、拖延时日,只盼我越国将士能奋起再战,收复河山,那时妾一身所托,也都不算辜负!”

    场中一片唏嘘。

    越女怔怔地问她:“若今生功败垂成,姊要如何?范大夫如何?”

    西施轻轻拭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岂能因私情而忘家国!”

    这话敲醒了越女的心。

    西施从袖中取出一卷帛来,那是她在吴宫里盗取的铸剑之方:“姊幽居宫中,正恨无人来通消息,请妹将此物带回,可助大王与范大夫一臂之力。”

    越女小心地将它收好,望着西施,深深下拜。

    “承姊姊大恩,来日救脱姊姊,阵中必能见我!”

    西施惊道:“妹此做何计?”

    越女捧剑:“投戎报国!”

    “妹妹好莽撞!可怜你青春年幼,若是阵前遇险——”西施忽然咽声,因为越女回答她: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岂能因生死而忘家国!”

    默默地,她们一个向前,一个伫立原地,各自为了誓言而去。舞台的灯光明亮起来,是黎明就要到了,干冰吹出的烟雾淡淡地环绕她们身畔,是清晨的雾气笼罩着吴王宫。

    西施忽然泣声道:“妹妹!珍重!”

    露生不由得猛然回头,含着泪眼回头,便听西施唱道:

    香喉清俊,听缥缈香喉清俊,似珍珠盘内滚,向秦楼楚馆绮席华荫。见莺声风外紧,袅袅起芳尘、袅袅起芳尘,亭亭住彩云,双黛愁颦,两眼波横。羡清歌入妙品,难消受花间数巡、消受花间数巡,怎禁得灯前常禁?一声声、怨分离、欲断魂!

    这一幕是多么微妙又教人心酸,它无意间优美又哀伤地浓缩了一个民族深沉的情怀,舍生取义之中仍有不乏人性的温存。西施落泪了,越女也落泪了,两位绝代佳人在朦胧的雾气里泪眼相别,

    这不需要翻译,只是两位少女的泪眼相别就足以让观众们感同身受地红了眼眶,越女去了,这一次再也没有回头,西子独立氍毹之上,缓慢地扬起水袖,用哀切的舞蹈为她送别,她们怀抱的不是愤怒,而是理想,纯净的、孩子般的理想,其实也是许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理想,西溪畔、垂柳下,亲朋故旧在身边,太平无有乱离事,无忧无患到百年。

    这是多么纤细的、少女般的理想,可就是这样纤细的小理想,成就了无数慷慨激烈的故事,为了它赴汤蹈火,为了它舍生取义,为了它,在炮火中航过黑夜里的黄浦江,为了它,在惜别的春风中听到莺歌,为了它披霜戴雪而立,为了它万水千山敢行——

    剧院从这一刻开始,寂静了,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做声,连评论的声音的都低沉下去,许多年之后,露生和求岳回忆那一夜的赫伯斯特剧院,觉得那是越女剑最好的、首演的地方,因为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汇聚这样来自天涯海角的观众——那么多五花八门的阶级、五花八门的人种和发色、五花八门的瞳色的眼睛,它们一齐闪烁在剧院的黑暗里,像星星漂浮在宇宙里。

    露生从那片星海里看到了求岳的眼睛。

    他知道求岳在想什么,求岳心里全是话,它无需说出来,露生听见就够了。露生听见他在追忆,自己在舞台上所表达的一切都只是个提纲,它们在求岳的心里添上了血肉、裹上了肌肤,生长成了另一段具体的故事,一段关于爱的故事,从他爱上他开始——至于是什么时候,谁知道?

    他知道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英雄,和越女一样、也和西施一样,他是一片平庸的泥土里埋了一颗英雄的种子,和每个人都一样,是爱让他发了芽、萌出地面、万物震生地成长了。他为他生出一个又一个爱的理想,从小到大,守护一切有关于他的守护,奋战一切为他而战的奋战,这份复杂难言的爱具象成了一个人,那是我们心爱的人,它又升华成了一个磅礴的概念,那就是我们血脉生长的地方,存放爱的地方。

    你能说这份爱不够崇高吗?不,英雄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心中藏着的不是征服、也不是报复,而是一份爱的信念,一缕刚强至极里藏着的温柔的情丝。英雄并不在神话里降临,英雄是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萌生的。

    露生无数次地摩想过越女的心、英雄们的心,最后明白它原来就是爱。

    这一刻他体会到戏剧真正的意义,其实是给人生做一个总结,把爱恨悲欢都压在光阴里,像书页里压一只蝴蝶,看似浅薄了,其实是凝练了,唱戏的人是一阵风,把一卷又一卷的岁月吹开——哗啦一声,无数的蝴蝶飞起来。

    咱们唱戏的这一生呀,先是唱自己,然后唱别人,最后又唱回自己。你孤零零地站在氍毹上,用清歌唱开这个世界的耳朵和眼睛,然后你会认识很多人,走到他们的人生里,慢慢地学着扮演他们,知他们的辛酸、怜他们的悲苦、也幸他们的喜乐,千古来悲欢离合,谁能一样,可谁又不一样?

    你把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历遍了,明白它像月亮,阴晴圆缺,永在天边。

    所以最后,你要走回舞台上,万千人都在看着你,万千人也在你心里,你无须去扮演谁,你就是万千人的共鸣。

    就像你当初所说的,不要千万人知我,一人知我就够了。

    你会懂得你自己。

    许多人仍不了解越女的故事,可他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就用总统当晚的一句致辞来总结那场演出,那也许是舞台上的人们最满意的一句点评。他说:

    “也许我的理解不够透彻,但我确实深受感动。不可思议地,它令我感觉到人生的热切——一种流淌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