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妖妃预备役的年代日常在线阅读 - 妖妃预备役的年代日常 第151节

妖妃预备役的年代日常 第151节

    姜娴生在冬日,不算临近过年,但也步入了冬月。

    十八年前的冬月初一凌晨子时正刚过,姜建海和她一道,从李秀英的肚子里争先恐后的挤出来。

    呱呱坠地。

    姜家有女,哪怕那年岁一家都穷困潦倒,还未从战乱之中和缓几年,但依然大喜的兑换了好些红鸡蛋,只为了庆贺。

    去年生辰,姜建海、姜娴甚至顾珩分在三处,没能好生过一个生日。

    那一次倒是怪不得顾珩不上心,顾珩倒是在家想好生给她过生日来着,奈何,她临时被叫到省城参加为了去华都举行的集训去了。

    而小老六,自然是去当兵了,压根没来得及在家过生辰。

    今日可不一样,十八岁,本来农村不是啥大生日,但对姜娴不同,这是姜娴出嫁之前最后一个在家的生日。

    这一日,姜家从早上天还没亮呢,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姜家本家的姜七伯是厨子,早上,姜家还未吃早饭呢,姜七伯父就带着他儿子姜建埂和姜建桐来了。

    早就定了,今天由他掌勺。

    姜七伯一来便笑着同姜家一家打了招呼,然后一边着手把他带的那些桌子碗还有盆之类的家伙什一字排开,一边颇为熟稔又尊重的和姜大伯母搭话:

    “大嫂,时间过的真快啊,想不到小幺儿也要结婚了,咱们都老喽。”

    姜大伯母是姜氏一族这一辈儿的长嫂,她心地良善,也不爱与人斤斤计较,因此,倒是真就赢得了姜家族人的尊重。

    从年轻那会儿就这样了,哪个姜家小叔子看到她,都恭恭敬敬的叫她一声大嫂,便是有那旁人不可为的事情,只要“大嫂”开口,姜家族人响应者众。

    姜大伯母拿了碗盛了锅里刚煮的三碗面,要姜娴给三人送过来:

    “可不是么,今天胖丫儿过生日,这面你们可得吃,喜气。”

    刚刚姜大伯已经邀自家兄弟上桌吃饭了,可惜姜七伯给拒了,只说吃过了。

    姜七伯是厨子,谁家有个大办小事的都会请他,丧葬嫁娶,他什么样的席面都能整明白,十里八乡喜欢请他办席的人不少。

    他这人有两个优点,一点是厨艺好,二来就是他守规矩,很自爱,做厨子有油水,但不该他的,他不贪。

    便是在长嫂家里,他也是不欲上桌给人添麻烦的,谁家都不富裕,他们父子三个大男人上桌吃饭,人家主家吃什么?

    可是,大嫂到底不同,不上桌吃饭,她也有法子给他们这些当弟弟侄子的补油水。

    瞧瞧这面条满的,三大碗,他还见大嫂加了点芝麻油。

    姜七伯风霜的脸上突然绽开了笑容,多了欢喜之意,他招呼儿子们先不要干活,吃了面条再干,这面条颜色一看就是新面擀的,大嫂家真是大手笔。

    他手在身上擦了擦,才笑着从姜娴手里接过碗:

    “胖丫儿今天过生日,七伯给你带礼物了,贺你长大成人,即将成婚。”

    一边他指挥姜建埂:“建埂,快把你娘给你妹妹绣的枕巾拿出来。”

    姜建埂立刻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布包,递过来。

    姜娴落落大方的接了,见上面绣的鸳鸯戏水图样,朴素又喜庆,她笑眯眯的道了谢。

    本就还有一个月要成婚,今天七伯母送这个挺合她心意的。

    只因为,今天顾家要来下定的。

    时下,人们结婚那得先订婚再结婚,礼数是这样。

    姜娴和姜家倒是不在意这个,只因,姜娴和顾珩本就是自己处的对象,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自由恋爱”,本就是奔着结婚去的,也不用走这个形式。

    可顾家慎重,顾大哥和顾大嫂亲自来提了这事,姜家自然高兴自家闺女儿受婆家如此重视,所以也应了。

    所以,今天不仅是生日,兼之姜娴的定婚席。

    姜娴自然给单位请了假,今天甚至连山里都没去,一早家里就忙起来了,她今儿可是“寿星”,如何走得开。

    昨晚上,李秀英就给姜娴送了生日礼物,是金戒指金耳环和金项链,姜娴一看便知是她母亲贴身之物。

    李秀英道:“这是我和你爸没结婚前,你爸送我的,如今送你,盼你以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同顾珩圆圆满满。”

    李秀英和姜爱国也算是自己处的对象,这东西是姜爱国那会子用自己的退伍津贴偷偷买的,算是定情信物了。

    大半辈子了,李秀英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她盼着闺女儿也能接着这份幸福,圆圆满满下去呢。

    李秀英仔细端详闺女儿绝美的脸,她的胖丫儿到底长大了,都要嫁人了。

    哪怕就在村里,顾家也是知根知底的人家,顾珩是个好孩子,可嫁了人到底是不同了。

    这一转身离开,再回家,那就是姑奶奶了,可不再是家里娇养的小姑娘。

    李秀英可算是理解自家男人的心酸和各种闹腾是为了那般了。

    心中万千不舍,到底没有表露出来,女人总有这一遭的,她得为胖丫儿高兴,不要惹得胖丫儿也不舍得起来。

    姜娴这人多敏锐,她妈不说,但眉梢眼角少不得带出来,她心中酸酸暖暖的,嘴上却是装作啥也不知道,三两句就把她妈逗乐了。

    感谢老天爷,感谢华国姜娴,她姜娴何德何能,有了这么个家。

    姜家兴兴头头的忙起来,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姜娴这生日好,冬日里,农忙早就结束了,就剩下村里养的猪还没出栏,大家还是有空闲时间的。

    与姜家交好的人家都来帮忙,村邻们也来看热闹,好几年没这样的大手笔了,这闺女儿生在姜家真是好福气。

    不过,想想姜娴的本事,大家伙儿又觉得,啧,这么个能干女儿换在他们自己家,他们也得当宝呢。

    从去年到今年,因为姜娴自己个儿争气,名声当真不错,是以,今儿来瞧热闹的人之中,说闲话的还真不多,绝大多数抱着善意。

    早上十点十八分,外面突然响起了敲锣打鼓的声音,众人吆喝:原是顾家来下定了。

    第257章 我喜欢(2合1)

    姜娴抬眼往门口一看,打头的竟然是顾珩。

    人今天里面穿着白衬衫,看领子就知道,是她买的那件,外面一件黑色的中山装,明明该是臃肿的冬日,他偏偏穿出了一种颀长帅气的精神小伙的既视感。

    这还不算,极难得的,他脸上还勾着一丝笑纹。

    阳光洒落,如初雪消融。

    一进来,礼貌又嘴甜,他先是对着迎过来的姜家人一一热络的打招呼,然后抬眸,一眼就看进姜娴的心里。

    莫说姜娴这个本就好这口的,觉得他好看死了。

    她不着边际的错开跟他的四目对视,环视一周,今天才发现,村里村外好他这口的还真多啊。

    远远近近,不知道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儿红了脸呢。

    姜娴倒是没什么吃醋的感觉,她挑的男人,若是没点魅力,那也入不了她的眼啊。

    旁人看看怎么了?反正看得着也吃不着。

    不过,姜娴随之扫了一眼顾珩和顾大哥顾大嫂身后,眼中流光微闪,倏然眯了眯,这不对劲啊。

    今日说好是来下定的。

    姜娴虽然没经历过这事,但她又不傻,便是她不问,无论是广播站,还是自家娘亲伯母嫂子们的,都会跟她说的啊。

    说白了,在这块地界,下定的风俗其实就是男方扯几块布,过来吃顿饭的事儿。

    毕竟,这可不是真结婚呢,严格说起来,下定之后,是为了方便男女双方两家走动,互相了解,若是发现不合适,便提出来,能商量的商量,不能商量是可以退婚的。

    便是麦收大队,下定后退婚的也不是没有,也不影响男女之后的婚嫁。

    虽说,这情况在顾珩和姜娴这儿不合适,他俩就是走过场的,她记得她爸那会子和顾璁大哥很客气的表示了:

    “就是个过场,你们也不要破费买什么过来了,就是未来亲家哥嫂们来给胖丫儿过生日的。”

    顾大哥大嫂也很客气,两家本就关系好,如今即将亲上加亲,只有更好的。本以为已经达成共识了。

    结果呢,这会子看顾家这大张旗鼓的,哪里是下定?分明是下聘来了。

    顾珩、顾大哥大嫂全来了,身后跟着麦收大队的大黑驴拉的板车上摆着一堆炫目的东西。

    收音机和缝纫机,均用红布盖着,缝纫机上还放了叠放整齐的料子,一看都是时兴的颜色。

    一旁还有个小盒子,上面有字,姜娴这时候已经走过来准备招呼顾大哥和顾大嫂呢,一看那字,就知道这是手表,巧的很,恰好跟她给他买的一个牌子。

    大黑驴旁边,顾大哥还牵着一辆崭新的扎着大红花的自行车。

    下个定哪儿就能用上三转一响了?

    还没等姜娴说什么,人群里“嗡”的一下,就炸开了。

    三转一响那可是城里的富人才能凑齐的东西哦,莫说远的,就说近的,在村里,寻常人家凑一个尚且不易,居然凑齐了?

    “呀?看到没,天呐,三转一响哎,咱村里居然有人买得起三转一响!”

    “是啊,凤英,可把你比下去了,你还宝贝你那破收音机呢?”

    “嘁,什么叫可把我比下去了?我是只有收音机,可三转一响你有啥?”

    “喂,你说啥呢?想打架是不?”

    “你俩烦不烦,顾家怎么可能呢?顾珩真发财了?姜家真是捡到宝了。”

    说话人先斥了一番旁边要吵起来的两个女人,然后说出的话又酸又羡。

    “那可不?这发的还是大财啊。”

    “去年,顾三不是骑车回来的?如今又置办了这些,一个月后他结婚还得摆席吧?顾三不是申请到了宅基地盖了新房吗?这花钱海了去了?”

    “那新房子,你们也看到了,土坯房,房前屋后,规整的很,三大间,我私下里问过盖房子的王木匠了,听说这个数。”

    说话人声音压的很低沉,还竖起一手。

    “哗”人群之中又是一阵小规模的骚动。

    “五百?我天?这么多?顾珩自己花的钱?”

    “肯定啊,我嫂子跟他嫂子一个村的,她嫂子回去把顾三夸的跟朵花儿似的,说他从小懂事,家里多亏他照应呢。”

    说话的人一脸深思,继续佐证:“还别说,这些年,顾家年年工分不够,买队里的粮食吃,哪一回都买最新的呢。”

    “可不是,没见着跟他一块儿混的赵家小子,也骑上自行车了吗?”

    “可,他哪儿来这么多钱,他在外做什么事啊?你们说他会不会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对啊,这么加起来,得一千多了吧?什么人能赚这么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