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677.第677章 参观昌化

677.第677章 参观昌化

    对于这场注定不会有结果的谈判,施耐德也没有兴趣继续浪费时间了。他已经把谈判框架告知了于小宝,就让他跟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慢慢磨下去得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一年一度的三亚秋季交易会也到了最后的准备期,施耐德手上有一大堆草拟好的协议文本需要审订,这些协议都将会在接下来的秋交会上举办签字仪式,以宣传秋交会的巨大成效。

    穿越进入第五年后,海汉与大明之间的经济活动越发频繁,双边贸易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于大明这个巨大的市场而言,海汉目前各个领域的产能也依然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些高档工业品依然需要提前数月乃至大半年进行预定,才有可能在其上市的时候拿到货。而为了给外地商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每年的三亚秋交会就成为了海汉对外规模最大也最集中的订货期。

    除了订货会之外,一些大型项目的合作也是秋交会上的重头戏。以开发农林基建项目起家的“琼联发”如今已经是大明与海汉之间经贸往来的代表机构,每年在秋交会上公开签订的合作项目都为数不少,几年下来投入到各种项目中的资金早已经超过百万两白银。当然了,在海汉的悉心经营下,“琼联发”股东们从中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最初入股的十多家大股东,现在在福广两省都已经算得上是数得着的大户了。

    而今年的秋交会上除了传统的项目之外,还新加入了琼州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去年通过燎原行动控制了琼北地区以后,经过了大半年的治理,目前已经清理出了大片的待开发地区,接下来就是等待资金和劳动力的注入了。农业部目前已经规划了数万亩的经济作物农场,将在秋交会期间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定合作商家进行共同开发。另外海口港、儋州港等海港码头基建项目,也已经有了意向性的协议,就等着在秋交会期间正式签约了。

    与往年一样,今年商务部也组织了外商参观团,到海汉控制的区域实地考察建设项目,参观建设成果。除了“琼联发”各家股东的代表之外,今年还新增不少来自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商,以及安南、占城、暹罗、葡萄牙等国的外宾。而大明派驻琼州的地方官员也会有代表出席,以便让外来客商确信海汉对琼州岛的开发建设是得到了大明官方的支持。

    光是安排这一摊子事情,就已经让商务和外交部门忙得不可开交了,这个时候荷兰使团登门造访,自然是难以得到海汉的重视。施耐德和顾凯和对方接触下来感觉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很快就把这项工作丢给了刚刚接触外交事务的于小宝,忙着操办正事去了。

    照理说顾凯在这个时候是不应该离开胜利港外出的,不过执委会认为正好可以借着昌化项目投产仪式的机会,把外商参观团拉过去给他们开开眼,让他们见识一下工业时代的开端。另外这个活动也是给准备在下一年进行的政权独立措施先造势吹风,毕竟盐铁专营自古就被视为政权的象征,海汉虽然早就实现了盐铁自产,不过田独铁矿的开采和运营规模都远不及昌化石碌地区,对外的影响力也很有限。让外商们去昌化看一看炼铁炼钢的生产状况,也好让他们对海汉的未来发展更多一点信心。

    把外商参观团运到昌化去倒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昌化那边的开发程度远不及三亚,要找地方安顿这么多的贵客还是得花些工夫。为此乔志亚不得不提前知会了昌化县城那边,让当地官方组织乡绅临时腾出了三四处院落,作为参观团的下榻之处。

    荷兰人尚在跟于小宝软磨硬泡的时候,商务部组织的外商考察团已经分别从三亚和儋州两地登船出发,前往昌化地区。顾凯也是随船队一同出发,除了担任投产仪式的嘉宾之外,他也将同时负责参观团在昌化期间的活动组织。

    1631年9月7日,顾凯所在的船队顺利抵达了昌化港。他在开发昌化的早期也曾来过两次,不过那时候昌化港连港口设施都还没有修建完善,从安南黑土港过来的运煤船就横七竖八地堵塞在小小港湾之外,卸货基本只能靠铲子和麻布袋,每次有运煤船到港的几天,整个港口连同昌化江的河水都漂浮着一层煤灰,情况甚至还不如产地那边——至少黑土港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散煤装船,从采掘区运到港口的小火车可以直接将散煤卸到装船的传送装置旁边,又有比较完备的除尘手段,不至于把煤灰弄得方圆数里内都铺天盖地。

    不过这次顾凯抵达昌化港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面貌比起前次来的时候的确有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港口规模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客货码头也完全分离开来,不像以前那样混在一处。靠海一侧的小港湾成了专门的客运码头,而运送物资的船队则会行驶到更靠内陆一些的昌化江江岸,那里有专门修建的货运码头,并且按照黑土港的设置,安装了数台蒸汽动力的干散货传送机,卸货的效率比起以前提升了不止十倍。

    其次岸上的客货通道也已经分离开来,货运码头专门铺设有一条运输轨道通往昌化县城东边的煤铁产业基地,专门负责将运至港口的煤炭转运到产业基地的制焦车间,在那里制成焦炭之后,再用于炼铁铁钢的生产环节。这条轨道也同样接入到昌化港至石碌的轨道运输线,一些在三亚生产出来的工程机械设备,也可以在这里装车,然后直接运到石碌矿区。

    乔志亚带着本地的归化民干部,来到码头上迎接顾凯一行。而与其同行的参观团成员们,大部分都还在兴奋地探讨着刚才进港之前所看到的巨舰。

    正好在昌化附近海域完成了战备值班任务的一艘“威严级”战船,选择了停靠昌化港进行补给,参观团船队进港的时候,这艘船和两艘同行的“探索级”战船正缓缓驶离海岸。绝大部分人都是首次亲眼目睹到这种传说中的海汉大战船,自然是免不了要品头论足一番。

    当然了,并没有人质疑这种战船的实际战斗力,因为就在四个月之前,这种战船在福建大破十八芝,立下了赫赫战功。福建官府为此还专门出了通报嘉奖,琼州各地衙门都有抄送,只要是在近期出入过琼州岛的人,都能在各处码头和城门看到相关的告示。而两个月之前又有海汉船队在福建打败红毛船队的消息传回来,上百名外籍俘虏还在三亚港进行了游街示众,不明真相的群众们自然也把这个功劳记到了这种外形威猛的大型战船上——尽管在与荷兰船队的交手过程中,“威严级”连场都没出过,但这并不妨碍想象力丰富的民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出一套“威严战船痛揍红毛鬼”的好戏。

    参观团这些人抵达琼州已经有些时日,在这段时间里没少被这些消息洗脑,即便是心中尚存疑虑的人,在刚才见过这种战船的真身之后也立刻变得对传闻深信不疑了。

    顾凯掌握的消息当然比这些外人多得多,很快就把乔志亚拉到一边询问道:“怎么海军的人跑到这边来补给?他们的补给港不是在儋州湾吗?”

    “主要是装煤的,儋州湾的储备估计不够了。”乔志亚解释道:“儋州那边又戒严了,有些货船暂时跑不了儋州,正好海军的船又在附近训练,就顺便过来装点煤。”

    “怎么儋州又戒严了?出事了?”顾凯皱眉追问道。

    “上周儋州里又有刺客出没,不过这次找的不是张新,而是投靠我们的大明官员。”乔志亚大概也是在这地方待久了无聊,说起这些外地八卦倒也十分兴奋:“年初分到儋州的官员,后来不是都投靠我们了吗?这次儋州有刺客行刺他们,张新跟安全部的人认为是上次刺杀案的余孽没有清除完,所以封了港口,在儋州境内捉拿刺客。”

    “哦……我想起来了,一个叫严明君,一个叫李进,对吧?”顾凯经他这么一说,也想起了这回事。

    这两名大明官员在初到儋州的时候,抵触的情绪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三月的时候有反海汉的乡绅和锦衣卫军官在儋州策动了暴乱,试图在城中刺杀张新等海汉要人,这两人在最后时刻还是选择了与海汉合作,顺手也卖掉了他们的同伙。在那之后两人便只能安心作了海汉地方管理机构的附庸和代言人,明面上他们是儋州知州和参将,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摆设,只负责每个月给肇庆的总督衙门写写例行报告就行——这报告内容还全是按着海汉人的指示写的。

    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保住了自家性命之余,也可以发一笔小财,同时也无需为地方上的治理而操劳,自然有儋州管委会打理好一切事务。除了不得前往大陆之外,他们在本地的行动也不再受到约束。

    喜好文学的严明君在管委会的安排之下,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儋州文人联合会”名誉会长的宝座,并且还主持了最近一次的琼州诗会,被众多文人众星捧月一般地吹捧着,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而好武的李进则是彻底跟海汉军人混在了一起。他本身就没有家眷,干脆将住处都搬到了城外,与海汉驻军的训练场地毗邻,天天就跟海汉军官们同吃同住,根本就不像外人了。虽然李进口头上没说过向海汉投诚之类的话,但所有人都将他视为了降将。

    当然这并不算什么歧视,海汉治下的大明降将并不稀罕,最早投靠海汉的降将罗升东罗大人,如今不但是挂着大明军衔做着走私买卖,而且还出任了今年四月才成立的“大明海汉民间关系协会”的副会长。这个组织虽然并不为大明官方所承认,但级别着实不低,因为会长就是由海汉一把手陶东来兼任的。虽然名称是挂着“民间关系”的牌子,但实际任务就是协调海汉与大明官场之间的关系。

    李进来得晚,当然没有得到那么多为海汉效力尽忠的机会,不过海汉军官们看他是个不喜政治的军人,倒也没有排斥他的加入,一般日常训练都会让他也参与进来。毕竟海汉这套东西很难照搬到大明施行,军官们也并不怕他能偷学到什么绝活。李进最初或许还存了这样的心思,但与海汉民团接触久了之后,他也知道以大明现有的条件绝无可能训练出这样的一支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生活待遇、日常训练还是指挥体系,明军都无法达到海汉民团现有的程度,一来二去也就死了心。

    儋州当地一直有海军驻扎,李进虽然不是水师出身,但也时常跑到儋州港去看海汉海军的操训。后来跟同是降将身份的武森一见如故,两人居然还烧黄纸斩鸡头拜了把子。这种风气虽然在海汉军中并不提倡,但也没人特意去针对这两个身份比较特殊的降将。

    严明君和李进就这么平安无事地混了几个月之后,最近才出了事,有两名刺客在入夜之后翻墙进入严明君的住处,试图要刺杀他。不过严明君在三月投诚之后,儋州管委会就配了两名士兵住在他家里担任保安工作,两名刺客还没摸到严明君的卧室就被发现了,士兵直接鸣枪示警,刺客慌忙出逃。最后一死一伤,安全部得到的口供是这两人与三月的刺杀案有关,并迅速通报琼北各地,协同捉拿仍然在逃的数名通缉犯。而儋州港的航运也因此受到影响,暂时中断了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