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2411章

第2411章

    卢展鹏听了余锋的话,却并没有觉得对方的做法小气,因为余锋说的的确也是实情,旧时空带过来的这些机器,可以说每一台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工业部门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延长这些机器的使用寿命,甚至把其中的大部分机器封存起来,留待今后工业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再重新启用,以便能让这些机器得到充分的利用。

    如果这么宝贵的机器因为使用不当而让寿命大大受损,那对于海汉国和穿越者所代表的先进文明来说,都将是极大的损失。余锋愿意把自己的机器借出来做测试,便已经是很给卢展鹏面子了。

    不过卢展鹏也从余锋听出了别的味道,索性直接问道:“你是打算自己造发动机?”

    余锋点点头道:“是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首先你这油就得把品质提上去才行,否则就算能造发动机了,这燃油也还是没法用。”

    卢展鹏道:“现在炼出来的汽油柴油品质不够理想,主要还是卡在量产的质量上。如果只是搞科研用,需求量不大,那倒是可以把品质提上去,无非是加工工序复杂一些,成本高一些罢了。”

    卢展鹏语气轻松,但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生产工艺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在实验室里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产能和成本肯定没办法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而这些实验室里的解决方案又很难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

    目前海汉石化部门所使用的土法炼油技术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执委会并不希望把这种重工业建在海南岛上,所以大部分炼油设备都是建在台湾岛的采油区附近,这样也可以省下将原油进行长途海上运输的麻烦。

    但这样也给这个产业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化工部门的研究机构基本都设在三亚田独工业区,在这边研究所得的一些成果,要投入实际应用就得放到台湾去进行实施,然后再根据生产反馈来作调整,这一来一去,从研究到应用这个过程的效率就被拉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以目前的土法炼油技术,海汉其实已经能够从原油中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油漆材料、化学原料、重油等产物,剩下的残渣还可以制作沥青。但其中最有价值的几种燃油,量产的品质一直不甚理想,要提升生产工艺也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实现。若非如此,估计执委会也早就把燃油发动机的生产列入议事日程了。

    余锋道:“听你这么说,我怎么感觉这中间差的可不止一些而已吧?你给仔细说说。”

    卢展鹏只好向他说明道:“目前我们对原油的炼化率还不到旧时空的六成,像刚才我拿来这种柴油,就是炼油厂平时量产的品质。虽然你看不上眼,但这东西一天的产量也就只有八十升上下。如果要达到旧时空的柴油品质,那只能运回三亚来进行精加工,成本可能会翻上好几倍。”

    余锋道:“那看来只有把你们这些搞研究的部门也全部搬到台湾的采油区去,才有可能尽快取得技术突破了!”

    卢展鹏耸耸肩道:“这就是症结所在,没有人愿意离开三亚这个安乐窝,跑到台湾深山里去搞科研。换作是你,你愿意去那地方待上两三年吗?”

    “这……”余锋听到卢展鹏如此坦率地道出关键,当下也是无从反驳。扪心自问,如果换作是他,同样也无法放下自己在三亚这边的家人、事业和生活圈,一头扎进生活环境较差的台湾山区长时间生活和工作。

    对于如今的海汉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日渐显现出来的顽疾了,而且出现这种状况的远不止石化行业,几乎每一个需要长期驻外的岗位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毕竟大家抛弃旧时空的人生来参加穿越行动,大多是为了能在这里实现当人上人的梦想,没什么人愿意再把穿越头两年那种苦日子再来重复一次。而海外殖民地的初创时期往往环境艰苦,而且万一要是在当地患上个疟疾肺炎之类的病,连治病的地方都没有。

    即便是像余锋、卢展鹏这样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人,也还是更愿意留在三亚发展。于是乎像石化这种需要在采油区建设研究机构的产业,就不可避免地成了瘸子,科研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已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余锋干咳两声,主动转换了话题:“既然这柴油质量一时半会提升不了,那还是考虑我的方案,我们可以先造发动机,把客观需求创造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倒逼执委会对石化产业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炼油技术和燃油的产能。”

    卢展鹏道:“你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不会是已经偷偷摸摸开始干起来了吧?”

    余锋正色道:“什么叫偷偷摸摸?光明正大的好吗?要用到的钢材,我都是跟昌化那边反复确认过,让乔志亚亲自监工生产的。”

    卢展鹏好奇问道:“那你这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余锋道:“设计方案和图纸都有现成的可用,这个不用动什么脑子。不过我目前所找到的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造发动机还不太好说,所以我把材料样品送去了化验所,请他们作检验。如果材料能过关,那我打算把封存的数控机床再拿出来用一用,要不了几天就能把主要零件生产出来。”

    卢展鹏道:“你厂里这些蒸汽机床不能使?”

    余锋摇头道:“蒸汽机床的动力不够,用来加工高精度零件是不行的,顶多能做个精度比较高的毛坯件,然后用手工慢慢打磨尺寸。”

    以机械厂现在这些设备的加工能力,暂时还达不到制造发动机的要求,所以余锋想要启动封存的高精度机床。但相比加工工艺,真正的难题其实还是在材料上。

    发动机内部很多零件并不能使用铁来制作,如活塞、曲轴、密封圈等等,制作这些零件所需的材料,可就不是余锋的机械厂能造出来的东西了,他也只能向工业部下属的其他部门求助。

    虽然乔志亚声称昌化制作的材料能够满足余锋提出的技术要求,但他也不敢冒险拿这些材料直接上设备加工,还是先送了样品去作检验,合格了再来进行加工作业。

    卢展鹏当下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昌化已经能造出生产发动机所需的各种材料,那为什么乔志亚不直接提供给工业部,让白克思以官方来组织研发生产?”

    “成本问题。”余锋解释道:“工业部当然能组织生产样机,但问题是当前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还在摸索阶段,材料也不太靠得住,前期造的验证机很可能就只是在试错。虽然工业部也能承担这些成本,但既然有私人愿意自费吃这只螃蟹,那白克思肯定更愿意让私人来承担前期的研发成本。别忘了,我这边掌握的所有的技术,都必须要与工业部共享。如果我造出来了,那其实也就相当于工业部造出来了。”

    “那问题就来了,你为什么要抢在工业部前面做这件事?就算你造出了能实际应用的发动机,没有工业部的批准,你也不能往外卖啊!”卢展鹏追问道。

    “按照规定是不能卖。”余锋点点头道:“但我可以造出来自用啊!这东西造出来,那不比蒸汽机好用?我可以给我的工厂进行设备升级,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领域,随便想想就有一大堆用途。但如果我要等工业部造出这东西,再买下来用,那得等到猴年马月?”

    余锋对此早有打算,不过目前这事还在筹备阶段,他也不想把自己的详细计划过早揭秘,说到这个程度就行了。为了避免卢展鹏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主动转移了话题:“你昨天不是说有个什么东西要拿图纸来让我给你报价?”

    “哦对对对,你不提我还差点忘了这事!”卢展鹏一拍脑门,赶紧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摞图纸递到余锋手上:“就这个,你帮忙看看,算一下工期和造价。”

    余锋接过来翻看一阵,原来这是一个带有转向功能的四轮载重平板车的设计图纸。与普通载重板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平板车上驮运着一个容积大约两立方多的罐子。

    余锋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油罐车?”

    卢展鹏点点头道:“没错。现在运油还是不太方便,既然你这边电焊机已经有眉目了,那就可以制造油罐了。所以我打算弄一批这样的油罐车,用牲畜拉车,你觉得怎么样?”

    余锋道:“造是能造,不过你这图纸上列了这么多工艺要求,那恐怕工期会相对长一些……你要造多少辆?”

    卢展鹏道:“造多少,那得看你工期和报价啊!”

    余锋笑着摇摇头,把徒弟尹德智唤了进来,将图纸交给他,让他立刻去计算工期和生产报价。其实他心里已经大致计算了一个数目,不过有这样的机会,他还是想随便也让自己徒弟锻炼锻炼。

    “这个事不用太急,你先慢慢算清楚,周末碰头的时候再给我答复也行。我待会还有别的事情,就不在这里耽搁了。”卢展鹏没打算等余锋的徒弟计算出结果,便起身告辞了。

    “好,那周末出海钓鱼,我们到时候再慢慢聊。”余锋也站起身来,将卢展鹏送了出去。

    至于先前卢展鹏口头承诺了要请机械厂全体员工去城区吃大餐的事,他倒是没忘,不过他肯定不会亲自作陪,所以便让余锋代为安排,回头找他报费用就行。

    翌日,余锋便收到了来自化验所的材料检验报告。他所送去的几种材料,在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并不理想。这些东西用是能用,但其可靠性却不太妙,如果用来制造发动机,那能够转化的功率和使用寿命恐怕都很堪忧。

    但这样的情况肯定不可能让余锋放弃,哪怕只是勉强能用,余锋也还是决定要试制样机。如果能够由此证明制造发动机的可行性,他才能向白克思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比如让工业部在材料的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这肯定比他自己向昌化工业区等部门提出要求管用得多。

    但余锋也不敢确定,自己这样坚持到底能有多大的把握成事,如果造出来的发动机不可用,那相应的研发成本可都得由他自行承担了。

    两天后,亚龙湾附近海面上,余锋和卢展鹏正在船上一同垂钓。他们的家人儿女也都在这艘船上,围着一个小炭炉烤着刚刚钓上来的几条海鱼。每逢周末相约出海钓鱼,这算是他们两家比较固定的家庭联谊活动,虽然内容略微有些枯燥,但两人在穿越前就都是海钓爱好者,对此却是乐在其中。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只把这些钓具带过来了,当初真该像北美帮那样,抽一部分钱出来自己买条海钓船,这样还能跑到远点的地方去钓鱼。”卢展鹏一边往鱼钩上穿饵一边嘀咕道。

    旁边余锋笑道:“你意思是看不上我这条破船咯?”

    卢展鹏连忙解释道:“那当然不是,你这条船也算不错,但终究只是三亚造船厂的手艺,要跑远些的地方还是有点不放心。”

    余锋这艘船是他前几年从船厂订制的一艘私人海钓船,而且是本地比较少见的无帆无桅的纯蒸汽动力船,船身长达二十余米。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动力和驾驶系统,所需的船员也更少,船上有更多的空间可以留给和余锋一起出海的家人朋友们活动和居住。

    这条船内部有钢架龙骨,船身较普通帆船牢固得多,即便去到浪更大的海面上也没有问题。不过卢展鹏挑刺的真正原因显然不是这个,而是如今三亚造船厂早就被各式各样的订单塞满了工期,估计两三年内都没法建造私人订制的海钓船了,卢展鹏想自己弄条船的愿望,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实现,难免会有些眼红好朋友的这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