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2841章

第2841章

    第2841章

    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先进技术的外流不可能完全杜绝,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海汉引以为傲的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迟早也会传入他国,成为效仿的对象。但只要海汉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跨入工业文明时代, 那么就能有足够大的优势拉开与后来者的差距,并且在一些关键性技术的发展进程上设置壁垒,延缓同时代竞争者的追赶速度。

    原本历史上的满清在很长一段统治期中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接受工业文明的发展成果,以至于后来从天国上朝变成了落后挨打的破落帝国。但这个时空的形势大不一样,满清所面对的是掌握工业技术,拥有巨大军事优势的海汉国, 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海汉的强大,也会有更强的模仿动力。

    海汉自身的发展历程, 无疑已经让大明、满清这些邻国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强国之道。虽然那些高深的工业技术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复制,但哪些产业应该得到重视,投入资源优先发展,有了海汉这样一个成功的范本,效仿起来却并不困难。

    北方大区的发展路线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工业化去的,几乎所有主动发起的军事行动,实质上都是为了占领更多的矿藏和人口资源,而这两者正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即便满清根本不理解何为工业化,但按照他们的理解,钢铁产能与军事实力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海汉对相关矿藏的开发和利用方式,都是可以效仿的对象。哪怕只能从海汉学到一些皮毛,也能大大提升其自身的产业水平,而这正是执委会所不愿见到的状况。

    既然谈到了这个话题,陈一鑫索性便将自己所知的一些情况也对白克思作了说明。

    相较于海汉,满清对煤铁产业的开发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基本还是依靠人力开采, 效率也比较低下。不过随着近几年海汉在辽东陆续投产了几处矿场,满清也偷师到了一些开采、选矿、冶炼等方面的技术,然后立刻用到了自家矿场的生产中。

    “这两年对面明里暗里可是送了不少人过来当矿工。”陈一鑫说及此事,嘴角还带有一丝笑意:“一边给我们打工,一边偷偷学技术,他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白克思道:“当矿工倒无所谓,但技术岗位一定要看紧点,别被对面钻了空子。”

    陈一鑫点点头道:“这个你放心,要紧的技术,那可不能轻易让他们偷学过去。”

    海汉在辽东的统治区可谓地广人稀,劳动力缺口极大,像开采矿藏这样的产业,只能通过大范围的公开招募来获得矿工,其间不可避免就会混入满清的人。不过只要不在矿场上公开捣乱制造事端,海汉一般也不会针对这类人进行身份筛查。

    至于从海汉矿场学到的这些技术让满清的矿业产能有了多大的提升,从陈一鑫所掌握的数据来看,倒也还不需要太过忧虑。满清目前的钢铁产能较之海汉开发石碌铁矿早期的水平差不多, 一年不过几千吨而已。

    这点产能除了满足生活所需,真正能用于兵工制造的部分极为有限。铸几十门重炮,造点火枪,剩下的打造几百副盔甲,刀枪剑戟之类的冷兵器再来点,产能就耗得差不多了。想要武装起一支万人规模的强军,估计都得好几年才能完成。

    而北方大区在鞍山、辽阳、本溪一线所开采的铁矿规模相当可观,就目前的开采能力而言,已探明的储量足够挖到几百年之后。只要官府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来提升煤铁矿产能,那钢铁产量也会水涨船高随之上涨,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将满清的钢铁产能远远抛在身后。

    “对面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作坊式开采,他们又不可能得到我国的矿山机械设备,所以我认为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钢铁产能都不足以支撑起独立的兵工产业。”

    陈一鑫的看法还是比较偏向于乐观,他认为双方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容易拉近,即便满清在努力偷师学艺,但只要没跨入工业化生产的门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翌日,陈一鑫继续陪同白克思视察金州。

    东江殖民区是海汉在收服东江镇之后,特地在金州规划出来用于安置皮岛军民的一块地区。这块区域毗邻金州湾,地势平坦,海汉接手时又没有土地归属纷争,用来安置这批移民再合适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东江殖民区的位置距离金州大营非常近,骑兵转瞬即至。

    白克思上次来金州的时候,这里还只是由众多帐篷和窝棚组成的临时定居点,就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还比较缺乏。不过二十年后故地重游,这里却已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面貌了。

    数个村镇错落有致地分布于这处临海平原上,村落周围阡陌纵横,全是整齐划分的大片田地。若不是知道本地历史,很难想像这里二十年前还只是一片十室九空的战后废墟。

    民政官金平向白克思等人介绍道:“东江区在六年前已经改区为县,如今下辖五个镇,人口三万一千。除了各位大人所见的农田之外,东江县的渔业也发展得相当不错,大小渔船有三百多艘。”

    事实上除了耕种和捕鱼之外,东江民众还有一个从业方向,便是参军入伍。大明时期的东江镇本就是军民一体,几乎所有青壮都有从军经历,而北方大区收服东江镇之后,虽然将其全部迁至金州划地安置,并对其原部进行了筛选和整编,但也没有刻意改变东江镇的传统,依然允许东江子弟继续报名参军。

    而这一传统也的确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十几年来至少有数千东江子弟陆续在海汉军中服役,成为辽东驻军的一大主要兵源。其中有不少人在服役期满之后仍然选择了继续留在军中,以职业军人为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