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372节

初唐峥嵘 第372节

    凌敬适才就在承乾殿内,向李世民提及了一个猜测……去年李善、崔信去马邑招抚苑君璋,郁射设、结社率突然南下阻拦,很可能就是裴世矩暗中密告突厥方面。

    如果李善陷于顾集镇的消息传开,裴世矩会干什么……自然是顺水推舟。

    李世民如今也是头大如斗,你李怀仁怎么就那么能惹事呢?!

    如果说李靖推迟赴任不是你的锅,但这次……好端端的非要跑到顾集镇去,而且好死不死的正好碰上了突厥大举南下。

    这下好了,自己现在是进退两难,如何将李善捞出来……李世民和众多幕僚商议许久也没什么头绪。

    在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同时举兵南犯的时候,不会有人胆大妄为的提议从雁门关出兵塞外去解顾集镇之围……就算有人提议,李渊也不会同意。

    而且李世民太清楚了,如果自己提议……那只能更糟糕,自己提议的,东宫一定会反对。

    但如果坐视不理……李世民也很难接受,如今朔州有着万余唐军士卒,更有着天策府大将张士贵,更有私下为李世民立下不少功勋的李善。

    不说其他的,李世民如果坐视不理……凌敬就不用说了,其他几个幕僚如杜如晦、房玄龄只怕也要心里嘀咕。

    只能随机应变了,李世民正这么想着,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道身影掠过众人身侧,站在李渊身旁,默然不语。

    “平阳来了。”李渊点点头,“怀仁尚未有消息,或许是耽搁了……”

    李善掌管代州总管府,只要找得到人,马三宝怎么可能会绕过李善上书朝中。

    说了几句自己都不太信的话……李渊看向刚刚入殿落座的裴世矩,“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不合,为何此次会合兵南下?”

    裴世矩镇定自若,捋须道:“或许是江淮战事已定的消息已然传至草原。”

    这是个逻辑通畅的推断,这几十年来,突厥是盘踞在中原王朝头顶的乌云,而如今中原一统,唐军又在对阵吐谷浑、突厥的战斗中展示了实力。

    突厥人不可能不清楚,每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期,往往都是草原部落衰败的时期。

    纵横草原,逐敌漠北,建功立业……秦朝如此,前汉如此,后汉也一样,东胡匈奴、鲜卑,现在轮到了突厥。

    在这种情况下,号称控弦数十万的突厥放下内斗,合兵一处,大举来侵,希望覆灭刚刚一统天下的李唐王朝……这个道理是说得通的。

    这一番话下来,李渊脸色略微好看了一点,而杨恭仁、陈叔达等宰辅都有点意外……意外于裴世矩今天话很多,也意外于裴世矩居然这么能舔。

    这是拐着弯拍李渊的马屁啊……难怪这位开国帝王在心烦意乱之余,也嘴角带笑。

    如果国家不够强盛,如果军队不够强大,突厥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听了好一会儿,李世民心里隐隐有些疑惑……裴世矩这老头废话这么多,但也都说到点子上了,但始终没有体积具体的战略,也没有对李善落井下石。

    总不能是裴世矩突然转了性子吧?

    李世民悄然打探李建成、裴寂脸上的神色,始终无所得,思索片刻后他看向了一脸平静的平阳公主。

    哦哦,原来是三姐!

    李世民一时间心中大定,如果三姐能拉下脸,事情应该还有转机。

    的确,平阳公主今天是彻底拉下脸了。

    其实在马三宝奏折抵达门下省之前,已经有两封密信入京,一份送到了凌敬手中,一份送到了平阳公主府赋闲的柴绍手中。

    所以,平阳公主没有第一时间来两仪殿旁听这场议事,而是提前在承天门等候。

    等着裴世矩奉命入宫……就在那儿,平阳公主平静的吩咐亲卫去将裴淑英母子以及裴世矩的两个孙子都接到公主府。

    如果说半个月那只是口头威胁,那这一次,平阳公主将威胁做在了实处。

    老贼,要不要试一试?

    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择

    两仪殿内,突厥大举来袭……经过裴世矩的解读,气氛略微缓和了一些。

    特别是李渊问起具体事务,裴世矩没有将李善扯进来……平阳公主的脸色好看多了。

    要扯,还真是能扯进来的……要不是你两次生擒羞辱欲谷设,颉利可汗至于吗?

    李渊沉吟片刻后问:“代州军……马三宝、苏定方可堪重任?”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显然问的只是一个人,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李世民身上。

    “两人均有战功加身,而且西征吐谷浑曾为同僚。”李世民缓缓道:“若不出塞,当能坚守雁门关……当然,若颉利可汗不顾死伤惨重,全力攻打,终有破关之日。”

    这句话说得比较……比较和稀泥,就连对面的太子的李建成都忍不住腹诽,二弟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

    先点出了两员大将都有能力,而且配合上没什么问题,但也点出了如果没有援军,仅仅依靠代州军,长期坚守之下,也有可能失守。

    但殿内的……一堆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全都是狐狸,谁听不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啊!

    李世民这是将决策权上缴给了李渊,要不要派遣援兵北上,这个决定还是父亲您来下吧。

    一般情况下,这么大规模的战事,超重都会历史设行军总管,以亲王、郡王担任方面大将。

    比如去年的河东道行军总管襄邑王李神符,以及前年的河北道行军元帅淮阳王李道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李唐李国之后,那么多年,虽然也曾经有秦王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宋金刚,但总的来说,北地军阀和突厥是占了上风的。

    比如武德五年,颉利可汗率五万骑兵,携苑君璋所部攻伐河东道。

    当时,颉利可汗坐镇忻州发号施令……坐在太原府的头顶上,突厥骑兵四处侵袭,几乎打穿了整个河东道。

    颉利可汗、苑君璋为什么能肆无忌惮的洗劫河东,关键就在雁门关。

    之前这么多年,雁门关几乎就像是不设防一般,明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却像个青楼女子,对谁都能叉开腿。

    前一任代州总管李大恩,之后的并州总管刘世让,在之后的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都无力阻止突厥破关。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各种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坚守雁门关,朝中上至圣人李渊、太子李建成,下至普通将校,都没什么太强的信心。

    这直接导致了河东军事重心的向南倾斜,代州不成为重点,而并州、太原府一带成为了抵御突厥的坚固防线。

    封伦小心翼翼的道:“若援兵北上,只怕被颉利可汗视作大战将起。”

    封伦的话意思很明显,援兵北上,很可能导致战争不受控制的扩大化,正式拉开两国大战的序幕。

    而已如今唐朝的局势来看,现在就开战,其实是不合适的。

    李渊、李世父子此时想的都是同一件事,虽然北地风云最早是由刘世让、高满政掀起的,但真正掀起惊涛骇浪的还是李善。

    这厮实在是太能惹事了,当时代州总管府都没复设,硬生生的凭着一己之力,纵横北地,拉起了这一支战力不凡的代州军。

    也是因为李善两场大捷,让突厥猛然发现了实力迅速攀升的唐军的存在产生的威胁,又因为李善招抚苑君璋,李唐和突厥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带,才导致了突厥大举来攻。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封伦提出的疑问不仅仅是北上援军,更是直接关系到河东道兵力分配,整体战局……这不是立即就能决定下来的。

    平阳公主可不管,直截了当道:“中书令此言何意?”

    “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一处,大举南下,如今朔州战火纷飞,难道大战尚未拉开序幕吗?”

    “若不遣派援军,难道坐视雁门关被攻破?”

    “若是并州失陷,晋阳失守,难道是封公来担责吗?”

    平阳公主脸色平静,但言辞犀利异常,逼得封伦无言以对,不得已起身告罪。

    李渊摆摆手,心里反复盘算,调配河东道兵力,这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的。

    除了兵力调配之外,粮草、军械、防区等等太多的因素了。

    即使考虑大战已起,也不应该在这儿关口做调整,很容易出现混乱,被对手抓住空子。

    平阳公主有些失望,也恨李善的自作主张,本来设置好的那条路……平平安安的回朝,过上几年好日子,娶妻生子,有自己庇护,必然不会被卷入夺嫡之争。

    他日新朝,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登基,自己至少都能保住李善。

    结果呢,明明知道快要回朝了,非要新设寨堡,明明知道大战在即,非要出塞巡视……现在好了,陷入绝地。

    之前李善在河北山东两次陷入绝地,先是夜袭大捷,后以三寸不烂之舌从万军从中用欲谷设换回了李道玄,最后筹谋定计,大破叛军,擒杀刘黑闼。

    之后李善也曾经在马邑陷入绝地,最终雪夜袭营,擒杀郁射设,逼降苑君璋,盛名一时无二。

    但这一次,无论是平阳公主还是李世民,都没什么信心。

    如果是在雁门关内,怎么都好说,但如今是被困在顾集镇,麾下也不过千余士卒,兵力太过悬殊,而且依仗的也不是坚固的馆陶县城,而是才刚刚搭建的顾集镇寨堡。

    虽然突厥不擅攻城拔寨,但这种寨堡……投鞭断流,吐口水都能淹死了。

    平阳公主都不知道怎么跟朱氏说这件事……难道说,你儿子太能作死了,所以才会……

    沉默了半响后,太子李建成开口道:“父亲,或设河东道行军总管,以任城王道宗出任?”

    李渊有些犹豫,这倒是个不错的策略……呃,算是个顶级的和稀泥了。

    并不改变河东道的局势,但授任城王李道宗行军总管的职务,由其决定是否北上援救雁门关。

    平阳公主抢在前面开口,“大兄此策得当。”

    殿内一片寂静,谁都知道,东宫、亲王府夺嫡,平阳公主向来是不掺和的,从不在两者之间有任何偏袒,但今日却出了例外。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名正言顺

    平阳公主知道李善和李道宗虽然来往不算多,但却很是投缘,交情不错,甚至李道宗最早有意在突厥来犯之际领兵出塞,只不过后来复设代州总管府,导致越境出战……李渊才会否决此事。

    见平阳公主这么捧场,太子李建成难的扬眉吐气,笑着看向李世民,“二弟觉得如何?”

    “兄长高明。”李世民淡淡道:“不过,三姐,记得……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乃李怀仁亲卫出身。”

    平阳公主微微颔首,“苏定方骁勇善战,精通兵法,西征吐谷浑立下大功。”

    “后雁门大捷,李怀仁便是以苏定方为主将。”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代州军中,以左武卫将军马三宝为首,但只是任雁门关守将,实际上李怀仁命苏定方总领代州军。”

    李建成听得懵懂,这不是什么秘密,毕竟东宫、亲王府都在代州塞了人,消息灵通的很,因为李善不擅亲自领军,以苏定方为主将,这并不过分。

    一旁的陈叔达听出了味道,双眉一挑,“听闻邯郸王与苏定方有大恩?”

    “若是如此,苏定方只怕会贸然出兵……雁门关……”

    众人脸色纷纷变了,如果苏定方为了就出李善贸然发兵,一旦兵败……那雁关就难守了。

    “道宗王弟为人谨慎,行军少剑走偏锋。”李世民继续说:“若是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只怕要和苏定方起隙,上下不合,于战事不利。”

    封伦脱口而出,“可招苏定方回朝……”

    话说到一半封伦就住了嘴,脖子微微往后缩了缩,不远处的平阳公主正投来阴冷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