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都市小说 - 固伦纯悫公主在线阅读 - 第219章

第219章

    那些位卑无宠的娘娘们周身透着疲惫的从容,仿佛一面被落在地上反复磋磨过的西洋镜,你望向她时,恍惚看不清她的面目,只能得到一个虚朦消沉的影子。

    饶是如此,娘娘们的眼泪加起来也不如三公主一个人多。

    这心里得多苦啊。

    容淖知道八公主只是感慨,没扫兴地说什么和亲外藩的公主不能长居京城,婚后一年内必须归牧,回京城探亲需要请旨征得皇帝同意,若在京城停留六十日以上,还需另外请旨之类的话。

    条条框框太多了,皇帝不会为了一个三公主去破坏早年定下‘北不断亲’国策时附定的和亲规矩。

    果然,八公主自顾叹息一番后,便不再纠结了,转而说起,“我若嫁人,定要从备指额驸里挑个长得最顺眼的。秉性脾气可以装出来,只有脸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日后能回京的日子少之又少,多半还是对着他过。长得好些,就算婚后现了原形,看着脸也能消消火气。”

    容淖不以为意,“如果真厌上一个人了,长成天仙也能挑出毛病。”

    八公主愣了下,抿唇冷不丁冒出一句,“也不一定,有看不腻的。”

    容淖微眯了下眼,敏锐问道,“你又跟宗室格格偷跑去看那些备指额驸了?还相中了个皮囊不错的?”

    容淖记得这次出巡前,皇帝便曾谕命理藩院通知蒙古各旗,令旗主把未婚儿孙们的名字、生辰八字、生母地位、以及前三代祖先的生平呈报于宗人府,由宗人府对一干蒙古王孙子弟进行甄选分类,列出名单,报送皇帝。

    这些入选的男子可以统称为备指额驸,同八旗秀女差不多的意思。

    在皇帝今年这一轮指婚未结束前,一般不能自行婚配。

    先前容淖正和多罗特部纠缠不清,没分心关注过什么备指额驸。

    若非前段日子被拉去为宗女们出头,她根本想不起还有这么回事。

    如果她没记错,当时在松林西坡大放厥词的那一群人正是漠北诸部的备指额驸们。

    容淖面色古怪,实在不解八公主她们怎么想的。盯着一群腌臜玩意儿反复琢磨,难道还能在其中挑出个带雕花的。

    “不是啦……”八公主被容淖直白的审视目光闹得羞赧不已,“不是先前在御营那一群人,是在来三姐府邸的路上,沿途过来了一些请安的部族,里面也有备指额驸的。”

    原来如此。

    容淖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皇帝那边没人知会她。

    这意味着皇帝不会给她在这群备指额驸里挑人,可是皇帝先前也没定下她与布和的婚约。

    比她小两岁的八公主已在暗中挑额驸了,她这个当姐姐的却突然之间全无动静。

    皇帝在想什么,或者说皇帝在等什么?

    -

    大抵是背后不能说人,容淖隔日被召去御前时,碰上了八公主口中‘看不腻’的备指额驸,翁牛特部的杜棱郡王班第。

    因为皇帝在接见外男,容淖坐着轮椅进入院子后没急着过去请安,被小太监推到西屋游廊边的绿梅树下等候。

    依稀能看见皇帝此刻正闲闲倚在正屋檐下鹿角椅上,似乎刚考校过恭立庭院中的班第,言语间十分满意,接连夸赞了好几句,并说要为班第赐个更威风的名字——苍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苍津’在蒙古语里寓意很不错,能得皇帝赐名更是恩宠,杜棱郡王诚惶诚恐谢恩。

    容淖听得若有所思,似乎不只是八公主看中了苍津,皇帝显然也很中意苍津。

    那么多备指额驸里,不乏与苍津家世不相上下的蒙古王孙在皇帝面前露过脸,唯独这个苍津在考校之后得了赐名。诚然,可能有‘班第’之名与大公主的额驸重名或许令皇帝想起不虞旧事的缘故,所以才给他改了。

    但天子赐名到底是头一份的殊荣。

    苍津八成得配这次选婿宗女中身份最尊贵的人——八公主。

    还真让八公主如愿了。

    容淖有点兴趣,在苍津垂首告退时,透过绿梅枝丫悄无声息打量。

    及冠之龄的男子,沈腰潘鬓,轩然霞举,有股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清澈气息。一身赤色如意云纹缠金丝的袍子鲜艳夺目,穿在他身上竟丝毫不显女气,反倒衬得人愈发挺拔出众,倜傥不羁。

    只是……

    那张意气风发的俊脸似乎在施施然迈出庭院后越来越淡,剑眉拧起,忧心忡忡。

    或许是后知后觉感受到了面圣的压力罢。

    苍津踏出门槛后,容淖过去向皇帝请安。

    皇帝待会儿还要接见旁的蒙古王公,百忙之中抽空见她,开门见山说起召她前来的用意,“明日御驾将离开喀喇沁,你也看到了你三姐的情况,那日接驾都是强撑着从病床上爬起来被抬去门外的,一身公主冠冕几乎能压弯她的腰。正好你这断腿也不适合长途跋涉赶路,你可愿意在她府上多留些日子,陪伴她说说话,有亲人在侧,她心里慰藉,想必能早早好转起来。”

    容淖眨了下眼,试探问道,“只女儿留下吗,八妹可要一同在此与三姐作伴?”

    “小八不必了。”皇帝摆手,“她生性天真散漫,说话有时百无禁忌,静不下心陪伴久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