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穿成假千金她只想种田在线阅读 - 第162章

第162章

    小家伙哑着小嗓子,哭唧唧的说:“那哥哥一定要早点回来哦,彦彦等哥哥。”

    尹肃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闭上了眼,掩盖住了悲伤。

    如果家里不遭难,小家伙说不定还能到处乱跑,现在被自己一起卖了,长大了只能当别人的仆人。

    小家伙不明白哥哥为什么不说话了,但是感觉到哥哥心情不好,小手学着哥哥的样子,使劲够着,想要摸一摸哥哥的脑袋。

    哥哥就是这样安慰人的,他也会。

    尹肃很欣慰,抓着小家伙的手,笑着说:“谢谢彦彦,哥哥很开心。”

    弟弟都学会哄人了,真的开心。

    他们会越来越好的。

    主家人听仁慈的,或许以后……

    尹肃抱着弟弟,回老房子那边,这时候正好该吃晚饭了。

    王婶做的饭菜还不错,给主屋送过去之后,剩下的饭菜就是他们的了。

    几个人还有个孩子,一起在厨房里吃着。

    因着主家有个小孩子,王婶做了点鸡蛋羹,苏宁也煮了点牛奶,正好剩了一点。

    苏宁离开的时候专门说了,剩下的那点鸡蛋羹,就给几个小孩子分着吃,牛奶并不多,只给那个小娃娃。

    第139章 关门了?

    “哥哥,好好喝啊。”彦彦捧着小碗高兴地和尹肃说。

    尹肃摸了摸彦彦的脑袋:“好喝的话,就把他都喝了,然后长高高,多干活。”

    主家好,他们也不能忘恩负义。

    倒也不是他不想分享,只是碗不大,孩子也就喝个几口,而且主家明确说给小家伙的,若是分享了,怕惹了主家的怒。

    小家伙左右看看,慢悠悠的把奶喝完了。

    王婶家的两个孩子,默默的咽着口水,他们已经不小了,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不会随便开口,哪怕眼馋,更何况他们还有鸡蛋羹的。

    吃完晚饭,尹肃就抱着小家伙回去新房子那边了。

    今天白天一天,王叔王婶带着姐弟两个把新房子那边给收拾了一下,虽然还没装修完,但是主要指的是主屋,下人房这边,不需要大的装修,有张床,窗户封上就行。

    他们就把下人房需要的几间房子,简单的用麻布糊住了,天气热,麻布能够透气,但是又能防止蚊子进来,比单纯的用窗户纸糊住要好的多。

    多余的麻布则是弄了几床蚊帐,晚上的时候能够挡点蚊子,好睡个好觉。

    尹肃今天不在家,但是他这间也让王叔王婶给收拾出来了,之前他来找小家伙的时候正好看见了。

    床也弄过来了。

    昨天几个人来得晚了,没来得及,今天一早就去定床了。

    苏宁从木匠大叔那边定的,之前苏铭志的亲兵加上安子玉的人,人挺多的,定的床也多,而且都是大床,木匠大叔想着苏宁这边可能以后还会再要,便多做了几个。

    正好苏宁今天去的时候,又弄出来一张庄,正好够几个人的。

    几个人挤一挤就差不多了。

    昨天是第一天,床还没来,小家伙就跟着苏母睡了一夜。

    但是毕竟是做人家仆人的,没有一直跟着主家睡的道理,哪怕小。

    正好今天弄好了,小家伙就跟着尹肃睡了。

    小家伙紧紧的抓着尹肃,虽然大了,懂了一点了,苏母也会看孩子,但是毕竟是陌生人,孩子还是怕的。

    这第二夜,小家伙就开始怕自家哥哥又把自己送过去了。

    尹肃拍了拍小家伙的背,哄着说:“彦彦不怕,哥哥不会把你送过去了,以后都跟着哥哥睡。”

    小家伙小心翼翼的瞧了瞧哥哥,发现哥哥说的是真的,开心的说:“好耶。”

    尹肃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和小家伙商量着:“哥哥白天要去干活,跟着三爷,给三爷打下手,那我们的彦彦小宝贝,跟着王婶,帮王婶忙好不好。”

    小家伙眼珠转着,低头想着,最后坚定地点了点头:“好哒,哥哥去干活,彦彦也干活。”

    “真乖,睡吧。”尹肃揉揉小家伙的脑袋。

    小家伙抱着哥哥的胳膊慢慢的睡了。

    尹肃抬头,看着蚊帐,似乎想要透过蚊帐看向天空中的星星,看到那已经去到远方的家人。

    想着自家现在的主家,虽然只有两天,但是……

    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尹肃就一直两头跑,白天去镇上,晚上抱着小家伙,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小家伙的表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开心了,不像是一开始安安静静的,只想躲在哥哥的后面。

    尹肃看着,越来越欣慰,他就这一个弟弟了。

    他办事也越来越尽心。

    三郎的感受越来越舒服,时不时的和李闻说一句,有了书童就是好,一些杂事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这段时间苏宁一直在忙着新房子装修的问题。

    这房子从开始建,他们两人就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只等着建好了就可以搬进去了。

    这天天气还不错,苏宁忙完新房子,看着天气开始变得凉爽,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准备开学了,小姑娘们也在家呆了很久了。

    虽然小姑娘们时不时的就回来苏宁这帮帮忙,或者在一起绣绣花,卖卖银钱。

    自打苏宁那次去县城卖了绣品之后,村里人就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