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言情小说 - 别和投资人谈恋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

分卷阅读10

    瞬间知道是谁,对于对方这种白眼狼的行为莫名觉得有点微妙。

    …………

    连续两天,事件不若澎湃科技想的那样容易解决。既没能让民营医院承担全责,也没能让广大网友转移视线。

    口水铺天盖地而且愈演愈烈,股价一泻千里,短短两天在纽交所大跌24%,市值缩水百亿美元。因为此次事件,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投行认为澎湃科技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下调评级。

    接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云京市的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驻澎湃科技调查本次事件,ceo被约谈。

    民众、投行、政府,三方表示不满,事态失控,澎湃科技终于“识时务”地认怂。

    ceo接受采访,表示自己“痛心疾首”,发誓吸取教训、严厉整改,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可谁又会就此买账???

    股价连跌四天以后,国家网信办公布调查结果以及整改要求,认为澎湃需要负责。

    医疗事业部一片大乱。

    “澎湃医生”app还有相关产品至少需要进行六项大的修改,包括全面审查推广服务——索要权威数据,核对宣传内容,还有确定内容、链接二者相符;推广排序方式变为信誉为主价格为辅,取消以往“价高者得”的做法;对于商业广告进行醒目标识、进行风险提示;联合卫计委将医疗内容分级,等等。

    ceo给全体员工发内部信,称:天天事件已经超过澎湃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危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相信公司、相信自己,共同度过难关。

    言辞恳切,安抚军心。

    …………

    因为这件事情,整个澎湃科技的医疗事业部都是焦头烂额。

    原先一直主管医疗事业部的副总被撤职了,却并没有新的副总来上任。

    阮思澄的“眼疾诊断”再无领导再来过问,本来说好要面谈的几个老板杳无音信。

    某天,阮思澄再坐不住了,给两个boss发邮件道:“您好,我是澎湃ai医疗‘眼疾诊断’的阮思澄,上个周五收到信说这一星期安排面试。能否冒昧问下具体时间?非常感谢您的耐心!澎湃科技,阮思澄。”要知道,这一星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她也就是试探试探,其实已经想跳槽了,离开澎湃,到爱未也好,扬清也好,哪儿都好。这并非是无法患难,而是道不同了。

    再次,没有回音。

    本来雄心勃勃要扩张要招人的几个老板没动静了、不想招了,这个事实让阮思澄坚定疑惑:这件事情的影响远远没完。

    她所在的澎湃科技医疗事业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

    所有老板都在观望,她却并不知道他们在观望什么。

    想破脑袋想不出来。

    医疗事业部众大佬究竟是在观望什么、担忧什么?

    哎……

    虽然不喜澎湃科技企业文化,然而毕竟在这度过整整三年,说一点儿感情都没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她也希望澎湃科技和医疗事业部越走越好,各种意义上的好——坚守价值、关心用户,而后越来越强越做越大越赚越多。

    眼见澎湃到这一步,阮思澄又感叹又伤怀,又不安又担心,打开微信,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澎湃科技,医疗事业部,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谁都知道她是这个部门的人,大家纷纷安慰“稳住”“没事”。

    20分钟后,也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邵君理给阮思澄回了条评论:

    【会作死。】

    阮思澄:“……”

    这么凶???!!!

    因为澎湃狂泼脏水,这个家伙不仅删了老总和副总,还在一切场合热盼对方翘掉??!!

    讨好大佬的原则一:不能由你结束对话。

    怀着这个不良心思,阮思澄回邵君理道:

    【哎……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又是20分钟后,阮思澄的手机一响,收到新留言。

    打开一看,还是邵君理的,六个小字:

    【会越来越好的。】

    “……!!!”阮思澄再继续找话,这回邵君理没回复她了。

    第6章 丑闻(二)

    整改开始半月以后,作为澎湃公司技术人员,阮思澄与销售人员一起走访各大医院。经与医院交流合作,“眼疾诊断”这一工具目前已经初步定型,计划今年12月小批量生产,明年3月投入使用。现在,澎湃科技得跟关系不错的几家大医院商量进驻的事。

    由于数据标准库并不统一、难以明确责任主体等问题,几乎没有公司可以在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过审。前者是说,因为各地各院数据标准不同,比如同个肿瘤有的医院量是4.2厘米有的医院量是3.8厘米,那基于某地某院数据开发出的机器也许无法广泛应用,后者是说,倘若出现医疗事故,诊断责任是在公司还是医生,中国cfda、美国fda均感十分棘手。因此各大公司基本都是“无证驾驶”,绕过审核,把产品给医院医生免费试用,也不担责,一方面抢占市场、为将来布局,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完善产品,这是法律所允许的。而医生们,基本把ai当作辅助,用ai看一遍,自己再看一遍,提高准确率,减少误诊。

    然而ai医疗已是大势所趋,免费产品注定无法长久生存,拿证上市、获取利润是必需的,为此fda和二者cfda都在努力。

    cfda在2017年新公布了。按照目录,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建议、不给结论,就属二类,但若自动识别病变部位并且明确给予诊断,则属三类,风险级别相对较高。

    基于分类,业内公司纷纷送审自家产品,其中两家已经拿到二类证。至于更有意义的三类证,也正迅速推进——按照医疗器械注册流程,三类想要最终过审,基本需要经过产品检测、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等等多个步骤,现在大多公司停在“检测”这步。不过年初,cfda根据大量信息分析数据、统一标准,已定好了眼底图像、肺部影像两个部分的标准检测数据库,也